红楼梦的读书心得600字(通用31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600字 篇26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建立了贾府这个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但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
第一,仔细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必须会发现,作品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是其他三部名着所不能及的。个性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述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此刻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的外貌描述得出神入化。
而对贾宝玉的描述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再看薛宝钗的,“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如此描述,真把人给写活了,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一大家子,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此刻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描述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因此写出的人物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一丝灵性。别以为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它就是衡量你作品优劣的一个刻度表。其实,要想写出人影来,并不难,就需要多观察。
《红楼梦》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于此。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就是发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就是曹雪芹天天见的事儿。因此说若没有平日观察的功底,此刻的四大名着恐怕就无法登上荣誉宝座了。
第二,就是曹雪芹刻画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种神韵。经过曹雪芹的手后,《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王熙凤被赋予了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理家才能高超、心狠手辣的性格;林黛玉被赋予了爱哭、喜争风吃醋的性格;贾宝玉被赋予了一种独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
对每一个主人公的刻画显得那么自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比起其它三部名着来,更有难度,如不细读,必不能品味透彻……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600字 篇27
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结识了《红楼梦》这本含笑的悲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将自己沉醉在这纸醉金迷的世界中。我在这朦胧中——醉了,深深的醉了,醉在几世轮回,醉在三生三世,醉在彼岸花从……
朦胧中,一位芊芊瘦弱的少女。湖畔边,风吹过她的墨发,打着几分柔柔的感伤。心绪因忧愁随风飘零,落下几片残缺的花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有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不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黛玉葬花》了。
风吹走残落的花瓣,却吹不走眉间的一点愁。千年绛珠,降临人世,只为报那灌溉之恩却流尽此生的泪。郁郁而终,不得善缘。 黛玉,在我眼里是出水芙蓉,是圣洁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一层薄薄的纱笼罩着她,显得那么清高、神秘……
红楼遗梦,悲兮,叹兮,梦兮,忧兮……
红楼遗梦,梦情仇,梦忧愁,梦黄粱……
红楼遗梦,悲剧,喜剧,戏剧……
红楼遗梦……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600字 篇28
再说,宝钗并不见得比黛玉差吧,或许更好。宝钗对世事往往看得开,精于算计,处事往往会掂量轻重缓急,熟谙事故,往往懂得换位思考。宝钗德才兼备,处世大度,无为不争,广有人缘。她奉献的是美好,得到的却是悲剧,命运对她也太不公平了吧!
最后,我想谈谈荣国府的当家女强人——王熙凤。
她俊俏风流,胸有丘壑,偌大的荣国府,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是这个世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女强人。没有她,整个荣国府回黯然失色。毫无疑问,她对荣国府呕心沥血。
在黛玉初进贾府的那天,王熙凤为她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足以说明她是一个特用心的人。在秦可卿死后,她为之办了丧事,场面十分热闹,她尽心尽力地为贾府做事,她的能力在当时应该是无人能比的。此外,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有多少人嘲笑她,可王熙凤不嫌刘姥姥是乡巴佬,她全心全意去帮助刘姥姥一家度过难关。刘姥姥每来一次,她都会给予她许多东西。正因为这样,贾巧姐才得以从惟利是图的小人中逃脱出来,就是受过凤姐恩惠的那位古道热肠的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所以说,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曹雪芹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成为那个时代每一类人的代表,他手握一卷一梦一千古的红楼,令当代大学生回味无穷。
孟德斯鸠曾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时刻”。因此,我们不应该浪费美好的时光,应当多去图书馆看一些名著,或对我们有益的书籍。演讲家俞敏洪在北大演讲时这样说过“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阅读200本书,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大学生。就算看完后不记得内容,那也无妨,因为不行动过,看了总比没看好!”朋友们,行动起来吧!光明会给我们经验,读书会给我们知识!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600字 篇29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的《红楼梦》读书心得。
高中时一位师姐就和我说过:每一个女生都要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确实,在人生的每一个不同阶段里,读《红楼梦》让你每一次都看到不同的东西。
小学时的我,不懂宁、荣两府的暗波汹涌,只知道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叫贾宝玉的男生和一堆女生的情情爱爱。到了初中,踏进青春期,翻开《红楼梦》,不禁为宝玉和黛玉的凄惨爱情而悲伤,而薛宝钗更是时代的祭品。步入高中,开始深入学习历史,再度打开《红楼梦》,这次看到的不再是浮于表面的悲哀爱情,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宁、荣两府的衰落,更多的是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对人的束缚,更多的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步入大学的我还没来得及翻它,但是我相信这次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曾经我的老师告诉我,读懂了《红楼梦》里面的建筑,你可能就会成为一名建筑大师。今天的我确实不得不承认《红楼梦》里面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都有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每一句都富有深意,值得我花时间来琢磨。虽然现在看经典的人越来越少,愿意花时间来琢磨经典的人更少,但我相信:红楼不灭,经典永存!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600字 篇30
“自古离愁谁怨多,一世红尘了此情,可恨我无缘相遇,只得后世自行悟。多愁善感林黛玉,聪明过人薛宝钗,爱恨情愁无处诉,只留千古诉佳作。云翳散,只因顽石一颗,惹起这不朽姻缘。无怨离愁,一曲歌尽《红楼梦》。”
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如烟如云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脉情思,让我回味再三。
我曾感叹过结局的悲惨,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贾宝玉中举了红尘,薛宝钗夜下挑孤灯以及贾家的衰败萧条。
我也曾抱怨过曹雪芹的狠心,为何不让黛,宝二人终成眷属,而让他们终归阴阳两隔,落得个天各一方。人世间难道就没有纯真的爱情吗?
放下这本书,却难以忘却颦儿的泪,颦儿的笑,颦儿的悲,颦儿的苦······她有闭月羞花之美,却“娇袭一身之病”更显得她如此弱不禁风。
她本是一位冰雪聪明的奇女子。她有“魁夺菊花诗的潇洒,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的聪颖,凹晶馆月下苦联诗的寂寞,至今历历在目,她的才情无人能比,令数万人垂怜倾倒。但细细品来,那一句句感伤的.词句,背后却又有多少的泪水,惹我轻唱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