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寒假师德培训心得(精选35篇)

2024-07-27 23:14:50心得体会打印
寒假师德培训心得(精选35篇) 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而在本次培训活动期间几位领导所作的报告和讲话使我大受启发。....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务必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取了教师职业就选取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资料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务必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明白,并认为教师什么都明白。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寒假师德培训心得 篇19

  为期三天的师德培训,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包括教育新政策,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学习等内容。通过几天的学习,受益良多,体会深刻,短短的三天对于工作一年的我来说又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第一天上午观看的几个乡村最美教师的事迹,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们的伟大和坚守给了我之后教学道路上满满的正能量。关于师德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等。在师德培训中我明白到“德”即良好的修养、是平和的心境、是宽广的眼界、是高贵的品质。范跑跑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但他缺乏了良好的“德”,故遭到了万人唾弃。所以“师”和“德”是相互相成的。

  在这次的培训中,最感动我的便是观看的乡村教师视频,尤其是那一对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孙丽娜,位古稀老人,在他年过花甲妻子的陪伴下,放弃作为前外交官在北京安稳、光鲜的退休生活,而选择来贵州山区支教,一待便是九年。他们相濡以沫,用自己的晚年,改写山里孩子的命运。他们原本可以安享晚年,可就在20__年的一天,朱敏才夫妇俩在电视上看到贵州一个年轻女老师背着孩子讲课,孙丽娜感慨师资稀缺,产生了支教的念头,老伴也大力支持。当时一些人劝他们,说贵州山区生活很艰苦,再说他们俩作为志愿者也“超龄”了。然而朱敏才却说“既然决定了,就顾不了那么多,来了再说。”就这样,这对退休不久的夫妇踏上故土,义无反顾地来到贵州支教。无论条件多么的艰苦,但他们却从未放弃,一直坚守当初夫妻梁之间的约定。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坚持和勇敢的力量,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承担在肩上的使命,一切为了孩子,重要孩子们能学习,开心他们就满足了。我想这就是幸福,他们的幸福就像花儿一样,爱情伴随志愿走 幸福像花儿一样,他们把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就留在了山区里。或许我们不能像这两位老人一样,抛弃一切去帮助这些孩子,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他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就会形成一个爱心海洋。

  以上是我在学习师德师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很感谢幼儿园每年暑假期间进行 “师德师风”学习,让我这个新教师从学到了许多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和感动,师德培训也在一次次的激励着我怎样当好一名老师。我一定会以师德师风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

寒假师德培训心得 篇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就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教育爱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核心“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对孩子的爱。这是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一切优秀教师最为珍惜的一笔精神财富。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称之为教育爱,这种爱,区别于父母子女之爱,兄弟手足之爱、亲朋好友之爱,他不是出自任何形式的个人需求,而是体现着社会发展寄予教师的重托。教育爱包容着极为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一种理解感,一种期望感以及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奉献的热忱。

  多年来,在聆听了这么多场精彩的报告,聆听了那么多老师的汇报总结,我想除了要工作认真、努力外,还要有自我防患的意识;要有热爱、尊重学生的心;有钻研科研的精神。作为教师,首先要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套用一句话叫做树人先树己。作为教师除了要认真解答学生的每一个疑惑;要认真评写学生的每一次评语;还要合理处理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之处。做到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保持热爱、尊重学生的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在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们有的老师,就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观看《教师启思录》中的一个范例,一位学生因多次没有按时上交回家作业,教师也不询问原因,则当众把这位学生叫到讲台上,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把她赶出了教室。从老师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她这样做,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剥夺了她学习的权利,而且还伤害到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师爱应该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在于师爱是不求回报的,我们应该凭着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理智之前,还是误解之后,我们都要一味地奉献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个人的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懂得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队伍,所以,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我们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给当今教师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我们必须用心来对待每一位幼儿。把教师的爱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幼儿负责,善于发掘每一位幼儿的个人潜能。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