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演讲稿(精选33篇)
(二)搭建平台助推成长。
实施“青蓝工程”,搭建教师基本功大赛、学科赛课活动、“卓越课堂”研讨活动等多类型成长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实验中学教师自编的导学案得到重庆市专家的充分肯定。
(三)敬业精神
诚然实验中学取得的卓越成效与教师敬业精神息息相关的。他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转变值得我们学习。在于学校教师的交谈中,他们都提到了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在奋斗,只有把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好了,才找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所在。因此他们呕心沥血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为了让教师学得更多,成长得更快,在江津区教委细心周到的安
排下,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先后在聚奎中学、四牌坊小学、重庆工商学院、江南职业学校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课改就是“积极的文化改造,全面的能力提升,灵活的行动导向”。聚奎中学由美国引进的'“翻转课堂”、 “四牌坊小学”在“融”文化影响下的“转转课堂”都将课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他们打造的卓越课堂,让我们所有学员感到震惊。她们的课改之路颠覆了原有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即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他们的教学中得到了运用于创新,让我们领略了未来现代化教育模式的风貌。
总之,这次挂职学习,既是我学习的过程,也是回顾、反思与整理自身教育理念的契机,尽管校际差异很大,但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将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扬帆引路的作用。相信有先哲们的教诲,先进者的领导,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只要坚定信念、咬定青山,胸怀干好教育事业的抱负,定能为沿河教育的春天增绿加彩!
汇报演讲稿 篇6
《傲慢与偏见》这本让人看了不禁联想到现实的书,也让我在这个暑假中回想了一下在周遭发生的一些事。“第一印象”这个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拿来被形容为只以一个人与你第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来决定他的人品等。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就是因为第一次与达西在一次舞会上相见时,达西对人的一种傲慢使得伊丽莎白从此以后对这位年轻的少年不理不睬,“误会”的种子也深深地种在了他们之间。再加上骗子威翰的中伤,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一种难以消除的反感,此时误会的种子已慢慢发芽开花。伊丽莎白也一次次地拒绝了达西的示爱,将达西狠狠地推离自我。最终达西了解到如果不将自我身上的傲慢消除,那么他将永久得不到伊丽莎白的认可。于是达西决定离开伊丽莎白。在临走前,他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解释了他们之间所有的误会。伊丽莎白看完信后,意识到其实是自我因为对达西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误会。这时误会的花似乎正在慢慢地凋零。
等到他们再次相遇时,达西的改变使伊丽莎白大吃一惊,他从傲慢变为彬彬有礼。这样明显的改变让伊丽莎白不得不后悔当时不应盲目地听从别人对达西的中伤,也不就应因为达西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完全地否定他。
今年暑假我在公车上看到的一幅画面似乎也有意无意地反驳了“第一印象”这一流传至今的常用语。在公车上有一位穿着时尚的外国小伙子,看上去大概仅有二十岁出头左右,身材高挑,戴了一副墨镜。以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来看,他并不是属于“好好先生”这一类型的,反倒像是“不正经”的那类人。但当一位七十有余的老人上车时,周围坐着的年轻人都装作没望见,唯有那位看上去不那么正经的外国小伙自觉地让出了座位,还将老人扶到座位上。老人有些颤颤巍巍地坐下后,感激地对外国小伙说了一句“多谢”,那位小伙子很自然地用让人觉得最温馨的.微笑回礼。这一举动让车上的一部分人觉得很做作,但大部分的人还是被他的品德感动,其中包括我,如此时尚的一位小伙子,实在让人想象不到最终整辆车上仅有他一个人真正到达了品德高尚这一标准。此刻想想如果当时我是坐在座位上的话,我会不会让座。我不明白答案,但我相信从此以后要是遇到类似的事,我必须会向外国小伙学习的!
在这我们不得不说“第一印象”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但在某一方面我们不能光以“第一印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有时给你“第一印象”不那么满意的人,或许他会在无意中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让你立刻对他有不一样的看法!
汇报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参加大连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班,更有幸的是能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如果在汇报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今天我回报的题目是《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
也许看到这个题目,老师们有些奇怪,其实这里的“好吃” 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创新能力。
20xx年大连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提高班中,我聆听了一堂非常精彩的报告——《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这是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吴正宪老师的报告。吴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富含营养,引人深思。我被吴老师的超人的才智,精深的学养,深深的打动着,感染着,激励着。
如何做到数学教学既有“营养”又“好吃”呢?吴老师说,首先需要数学教师既要遵循多年来教学经验“教的规律”又不能忽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的规律”。作为数学教师要做到“好吃”、“营养”兼得,就必须学会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数学课堂。
一段即兴讲话深深的触动了吴老师和她们的团队,(出示课件)一个女孩和父亲的对话“爸爸,小的时候您总是让我吃些有营养但我并不喜欢吃的东西。真不明白为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没营养,而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呢?” 由此引发的(出示课件)触动——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吗?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要想怎样做呢?我们首先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再创造——“好吃”的数学!最后兼得——“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
(出示课件)一、触动——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吗?
(说)那为什么那么多有“营养”的数学,学生却不喜欢,不爱学?我们能否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营养的数学?使“好吃的数学”与“有营养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和谐统一?
(出示课件)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课堂上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忽视了儿童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失去了儿童的情趣。“我们现在的教学在拼命压缩孩子的儿童期,把它尽早地成人化。当一个孩子该享受儿童期特有的快乐生活时,在课堂生活中却享受不到。殊不知孩子在失去儿童期享受幸福的时候,在成人期是永远也弥补不回来的。”
(说)我们做教师的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孩子能快乐的度过人生中只有一次的幸福童年且收获多多呢?
(出示课件)二、首先坚守——“有营养”的数学
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一句话: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说)献给孩子们“有营养”的数学,我们必须坚守多年来数学教学的规律,坚守儿童数学学习的规律,我们要读懂数学,读懂教材,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为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出示课件)献给孩子们“有营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全面性,使学生会思考、长智慧。
(出示课件)三、接着创造——“好吃”的数学
(出示课件)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一句话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孩子们需要的数学!这“好吃的”数学就是让学生学以下几种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