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况汇报(通用30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充分调动村两委的工作积极性,对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突破,尤其掌握好婚情、孕情、育情信息掌握,严格落实待孕对象的孕情监控和各项随访工作,抓好政策外孕情的补救措施落实,杜绝政策外出生。根据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通知的精神,结合县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打造“诚信计生”创建“两无一满意”先进村活动,按照市创建计划生育“村为主”合格村和示范乡镇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活动的落实。
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巩固三大效果指标不动摇
今年,我镇已和各村签订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力争突出手术落实这一重点、难点,全力确保政策符合率、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准确率“三大效果”指标达到省、市、县考核要求。
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严肃村级考核,加强计生工作的过程中的奖惩,加大“一票否决”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宏村镇计划生育工作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和《宏村镇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奖惩办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不到位,工作不力的给予严肃处理,对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20xx年,对龙江村实行了“一票否决”。
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以推动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更好地促进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宣传学习新《条例》为机遇和起点,着重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和工作方式,力求在宣传方式和利益导向机制两方面有所创新,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树立新型生育文化,更好的适应省、市考核方案的改变。
加强计生队伍管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在于计生干部,特别是村主要领导和计生干部。今年镇党委、政府根据县有关文件精神对村级计生专干的工资报酬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在提升工资报酬的同时,重点抓好村级计生工作职责落实,重点抓好信息掌握、孕检、手术动员、宣传教育等工作,解决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各项不足和问题。村主要领导要经常性的过问村级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把握村级计生工作和干部的责任制落实情况。
20xx年继续抓好镇、村专干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决定》和省市县《实施意见》为指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口计生事业新局面,为实现我镇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情况汇报 篇11
一、1-5月份财政收入情况
1、地税入库64万元,占年计划508万元的12.6%;
二、1-5月份财税工作基本形势分析
1、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全镇列统企业入库税收较少,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三个甘油企业生产不正常,基本上没有形成税收,较去年同期短收近百万元。
2、重点企业、支柱企业数量少、体量小、规模优势不明显,入库税收主要靠加工、服务行业。
3、一批老企业因多年投入不足、技术改造滞后,越盘越小,发展后劲不足,形成的税收越来越少。
4、招商引资进来的部分企业效益不明显,一些产品附价值低、技术含量低、新增亮点不足。
5、全镇现有几十个企业都是老的、小的、散的,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规模企业较少。
三、20xx年财税工作实现“双过半”应采取的措施和工作重点
上半年实现的目标是420万元,争取450万元。其中:国税入库260万元、地税入库160万元、契税30万元。
一是继续坚持招商引资,重抓工业经济这个中心不动摇。主要是抓新上项目的达产达效,尽快形成效益,形成税收。
二是立足盘大、盘活、盘强现有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规模,使一批企业为税收多作贡献。
三是排足税源、做到应征尽征、征足征齐,既抓西瓜又抓芝麻。
四是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加大对三套班子成员、财税工作人员、企业站所负责人的督查考核,做到税收入库进度的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税收入库不利的局面。
工作情况汇报 篇12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厅的指导帮助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各区市县环保局的配合努力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__大及__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严格环境监管,强化节能减排,狠抓污染防治,加强专项治理,扎实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力减排,总量控制成效初显
(一)污染减排基本到位。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工业重点减排项目监管,预计可望完成今年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压力较大。
(二)城镇污水有效治理。加快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监测,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三)工业企业整治有力。加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20xx年,我市完成了对涉及建材、煤矿、造纸、畜禽养殖等行业中15家企业污染源的限期治理。
(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依法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20xx年,全市关停企业17家,可削减化学需氧量2947吨。
(五)减排项目监管加强。巩固提高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水平,督促广安发电厂、垃圾处理中心和市、区市县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整改,督促限期治理企业和减排项目加快治污进度;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和减排项目进行了督查,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和治污设施稳定运行。
二、突出重点,生态建设效果凸显
(一)生态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成功创建生态园区。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成功创建了XX市德嘉农业生态园区、XX县瑞龙农业生态园区;建成了人居活动小区(XX区西溪住宅小区)和工业生态园区(XX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二是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资料的收集上报,积极响应全国政协提出的“关于举办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展”,成功举办了XX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展。三是迅速启动生态县建设。按照《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区市县完成了《生态县建设规划》评审工作。
(二)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广安环保世纪行”活动扎实开展,“三个整治,两个确保”(整治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农村污染源,确保人民饮水安全、环境质量逐年改善)活动有声有色。环境优美小城镇、文明生态村、生态家园、生态小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三)农村环境逐步改善。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手段,采取禁养止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措施,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少农村不良生活、种养方式对环境的污染。重点取缔了XX区、XX县全民水库和XX县大洪湖水库网箱养鱼,禁止畜禽违法养殖,切实改善了流域环境。
三、强化手段,环境管理不断加强
(一)建设项目管理从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产业政策,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禁止未批先建,越权审批,违法审批,有效防止了新的污染源产生。全年审批建设项目98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二)饮用水源保护加强。进一步加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完成了农村饮用水源调查,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了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检查。清理、取缔了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
(三)监管执法更加有力。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加大监察巡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做到有报必查、有案必查。20xx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件,处罚金额5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