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实习的心得体会(通用35篇)
第二部分:行政岗位。
我有幸给同事写了一篇演讲稿。当时主要临近新年,分行安排了不少新年活动,作为镇 里的支行当然要积极参加。其中,综合柜员岗的一位领导要代表我们支行参加演讲,主要围 绕“打造贴心银行”展开。因为 10 年暑假在报社实习时,我有写演讲稿的经验,于是这次 在同事愁于写演讲稿时,我主动承担了写作任务。于是这次写演讲稿时我就注意了很多,比 如写出来的稿子不能带学生气,要紧跟国家、总行的政策精神,同时要体现真情实感。虽然 琢磨了很久,修改了多次,但还是比较顺利的。只是同事拿着演讲稿最终取得了什么成绩, 我却不清楚,因为年后就没有在行里实习了。
三,实习心得体会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虽然专业不对口, 但还是学到了很多。
总结了一下,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学会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好的 工作关系不仅使自己心情愉快, 还可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帮助。
由于我是因为亲戚才有机 会进了银行在里面实习。说白了,就是靠关系进去的。所以,一开始,有的人就对我很不服 气,总是表面上很和谐,背地里却悄悄说什么。说实话,我很郁闷,认为我仅仅是实习,又 不是抢他们工作,没什么的。但是整天处在那样的环境里总有些不舒服。后来,亲戚行长知 道后跟我说了十二个字:端正态度,真诚待人,积极工作。后面我很卖力,在做大堂经理期 间,即便银行大厅里没有客户,我也会很端正地站在那。尤其是那次解决了商业保险客户的 问题,让他们慢慢改变了对我的看法。的确,我不能左右别人,那只能完善自己。
(二)学无止境。大学期间,总认为自己懂得很多,但真正走出学校到了社会才知道, 自己是那么“无知” ,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当然,这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随时更新,还 包括如何有效率地工作,如何得体地待人接物,如何更好地跟同事领导相处等等,这都需要 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摸索,除了父母,社会上包括同事都不愿意教你。我们都要非常小心 谨慎地做事、察言、学习,让自己强大起来。
(三)勤思考,勤总结,勤尝试。这是我实习过程中总结到的。作为马上就要踏入社会 的新人,没有太多经验,只好不断学习。但是学习后要懂得思考与总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 不断尝试创新。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领导还是很愿意我们新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 鼓励我们放手去做。其实,有这样尝试的机会很好,我们可以借机会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 并且为单位创造价值。
(四) 细节很关键。
这一点我是从同我一起实习的一个女孩子那学到的。
由于专业原因, 她到了综合柜员岗实习,因为她实习比我早很多,所以当我去时她已经在独立操作了。在这 方面她跟我分享了很多。比如,看似简单的取款业务都有很规范的流程,当收到来自客户的 现金时,必须将钞票“正反”两面过机鉴别并计数,确认无误后方可入柜;而支付客户现金 时,必须手工点钞与机器点钞两项步骤相结合,缺一不可;又或在支付前必须询问一下客户 “请问您支取多少” ,再次核对金额。因为,如果出了一个很小的差错,都可能给银行带来 很大的损失。她每天开始上班之前,都要反复提醒自己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期间,有过郁闷,有过自豪,也有过充实与乐趣, 的确却让我学到了不少。它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工作,也了解了我自己。这是 我人生的一个阶段,感谢它。
关于银行实习的心得体会 篇15
假期间,我有幸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____县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会计实习,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对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进行的一点简单探讨。
一、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含义
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银行员工有义务给予记录,并要求存款人在存单上留下自己姓名的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有效保护个人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金融体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行,保证个人金融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
我国建国五十年来,储蓄存款制度一直实行的是记名(虚名)储蓄制度。其记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码亦可以是亲友的名字。特别是活期储蓄,银行只认存折不认人,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出示印鉴或输对密码(由取款人开户时约定)银行即按折付款。储蓄存款实名制是发达国家早已实行的一项金融制度,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制度.
二、为什么要实储蓄存款实名制
我国现行的储蓄存款记名制可以说从源头上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妨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1、储蓄存款加快增长现象下掩盖了触目惊心的社会财富转移。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总额(本外币全折人民币)达6.3万亿元。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1987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3073亿元,1992年突破1万亿元,1994年突破2万亿元,t995年突破3万亿元,到1998年末更是达5.3万亿元,而仅仅半年,1999年6月末已达6.3万亿元。199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虽然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通道,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的14.1%,最低的年份是1998年的7.8%,从92年到98年,算术平均数也仅10.76%,GDP的增长与储蓄存款增长不同步,这说明两点,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过份向个人倾斜。二是有些个人收入已经不来源于国民收入,而是直接来源于国有资产的流失。
2、税收征管困难,偷逃税款严重。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在现实条件下,能偷逃税赋成了个人的本事,对不少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逃税倒成了其义务,我国个人所得税规模占人均GDP的比重大约在0.28%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2.1%,税源流失过多,根源在于我国的现行储蓄存款制度根本无法支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监管,而存款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民的信用体系,不能明确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无法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3、使我国的相关调整政策无所适从,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针对我国内需不旺、消费疲软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连续下调利率、鼓励消费信贷、征收储蓄利息所得税、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刺激教育消费等等,但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很不明显,为什么?因为储蓄存款记名制掩盖了贫富差距,立法和行政机构很难对症下药,对少部分暴富阶层的人士来说(据非官方资料,这部分仅占存款人数7%的阶层控制了约60%以上的储蓄存款总额),收入只是数字的增加减少,钱对他们来说几辈子也花不完,该有的都有了,因此他们对刺激消费的政策很麻木。
4、个人信用制度无法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一切经济关系要靠信用来维系,没有好的信用制度,就会产生“交易冷淡”和“投资锁定”现象,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方式会向现金交易和以货易货等原始的刻板的方式滑落,“银行惜贷、企业惜投、个人惜借”的悲观情绪弥漫,造成经济活力日益下降,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程序,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金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诸多内容,但储蓄暑期实习报告存款实名制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三、如何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
1、以现有的个人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储蓄存款实名制。信用是公民活在世上的面子和通行证,个人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享受贷款、透支和分期付款,还影响到退休保障。在储蓄存款实名制的记录和支持下,每个人的每一笔收入、交易、纳税、借款、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作为考核信用的基础。
2、明确一个申报确认期,对现有个人帐户及个人财产进行申报登记,说明可计算的合法来源,对于到期按兵不动,无人认领的,以及无法说明合法来源的,国家给予冻结调查,违法收入将没收充公。
3、实行银行帐户与税务机关联网,个人帐户收支情况在授权范围内报送税务局,由税务局作为纳税依据,税务局有义务对个人财产高度保密,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为堵塞现金交易、逃避税务检查的漏洞,银行应严格控制大额存取款的数量和次数,对不正常情况报送税务局。
4、要促进支付手段的票据化,为财产登记和依法征税提供依据。尤其是个人帐户要普及支票转帐业务,票据清算要实现电子化、即时化、通存通兑化,切实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个人转帐业务,逐步改变传统的依赖现金交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