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的心得体会(通用32篇)
这时,张磊笑了笑说:“好了,还是让我们来帮你吧!”我已经没有了任何拒绝的理由。于是,张磊便和我一起搬起桌椅来。可是,我们竭尽了全力,也只能将它们扛起来走一两步。“你们也快来帮忙啊,愣在那儿干什么?”仿佛见到了一丝希望的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李静明他们便立刻也来帮助我们。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团结之力,最终我们将这套课桌椅轻轻松松地抬回了教室。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果然说的没错。经过这件事情以后,我告别了自大,学会了团结,用团结的力量来解决许多问题。
关于团结的心得体会 篇5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题记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团结的影子处处可见:一粒粒沙子可以堆积成一座塔;一颗颗石头可以堆积成一座山;一丝丝雨滴可以变成瓢泼大雨;一只蚂蚁搬不动食物,它便召集许多蚂蚁共同努力……
从前,有一个国王的儿子们十分不团结,自顾自的,有一天,国王把他的所有儿子叫到宫殿,给了他们没人一支箭,叫他们折断。他的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折断了。然后国王有给他们每人一捆箭,他的孩子们用尽全身力气也折不断。
走出门,在楼梯上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小黑点。我定睛一看,咦,是蚂蚁!他们正在搬运着地上的碎末儿,一只不行两只来,两只不行三只上,就这样耐心地运着。我看的入迷,手中的一片薯片掉了。引起了一只蚂蚁的注意,它开始开心地在薯片边爬来跑去,因为它发现了美食。但是,它那么小的身体比一片薯片来真是天壤之别,它立马召集周围正在前往其它地方寻觅食物的伙伴们共同来搬运。它们有的在底下,竭尽全身力气;有的趴在上面,使劲地啃着,既为同伴们减少了负担,自己也填饱了肚子;还有的正在为搬运的蚂蚁们“喊劳动号子”呢!过了一会儿,我又回来看,更多的蚂蚁团结一致,已经把薯片运到蚂蚁洞口了!这不就是团结的力量么?一只只矮小的蚂蚁,就可以组织成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力量是无限的,是无穷的!
团结,是与他人共同合作;团结,是胜利的保证;团结,等于创造奇迹!
关于团结的心得体会 篇6
鲁讯说:“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对,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行中,一个朋友打了另一个人一个耳光。这个人就在沙子上写道: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耳光。而他的朋友救了他时,他却用小刀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好朋友非常好奇:“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定在沙子上,而现在却刻在石头上呢?”他笑着说:“当我们被一个朋友伤害时,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抹去它。如果得到了帮助,则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那是任何风都不能抹掉的。”
从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她对我只有帮助,没有伤害,她就是我的好朋友——黄冉。她用她的聪明和智慧解开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有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我家的麦子晒在场上,不断地有麻雀来吃。我生气极了,可又不知该怎么办。我思来想去,一眼看见旁边的稻草。突然来了灵感。
当我正抓起一把稻草正想做稻草人时,黄冉突然站在我背后问了一声:“你在干什么?”她摆出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现在扎稻草人已经不管用了。我有一个好办法。”说到这儿,她便不再说下去了。我急切的问:“你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办法?”她不紧不慢地说:“你家不是有只鸟吗?把它抓住对准录音机录下它那叽叽喳喳的叫声,再拿到这儿来播放,麻雀们不就以为同伴被抓住了,不就都吓跑了吗?”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就赶忙跑回家去,照黄冉说的做了果然有效。
集体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之间也会有摩擦,使你感到不开心。朋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帮助你的朋友,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关于团结的心得体会 篇7
我认为《狼袭草原》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感人至深,却给人一个很深的教育意义。因为片中人物不仅表现出草原上的人民的英勇品格,还有我们现实社会中所需要的团结合作精神。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批草原人民共同击退了如豺狼一般的日本鬼子。试问,如果不是他们团结一心的精神,能胜利地打倒敌人吗?如果不是他们这股强大的力量,大草原能恢复自由吗?
他们虽然住在草原上各个不同的角落,但距离并不会成为他们共同击败敌人的绊脚石。特别是他们去营救红根的爸爸那一场面,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先由陶克等人在鬼子军营里放火,引开日本兵;同时,另一部分人去救红根的爸爸,他们是那样干净利落,配合得那么默契。
而如今,各种群体,商业基地,事业都需要这种默契。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合作,积极配合,互相取长补短,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_年,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考验——非典,它就像死神一样紧紧地缠着我们每个人,但是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后病情得到了控制;还有我国“神五”、“神六”宇宙飞船都连续发射成功,而谁知道在这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付出,那些幕后的工作者们一起夜以继日地研讨、改装,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设备、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