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我们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收集到的最宝贵的资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电视台的报导,我们看到的是活生生的现实,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没敢保证能够提供多少帮助给当地村民们,只愿尽我们之责去做到极致。这次暑期支教活动时至今日已圆满结束,但是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愫却永远不能割断,我们收获的远比我们付出的多的多,付出了汗水,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念,希望,和爱。我们虽然离开了,我们却更坚信此次的别离是为了期待下次的相聚……
从下关一路北上到了一个叫剑川的小县城。这儿无异于中国大多数的乡镇,但是他更显朴素,人们都操着我难以听懂的语言,天气变得很快,就这样。在剑川县城接我们的是大佛殿村毛书记。在我的印象里村长村支书要么就是像王长贵那样积极上进,要么就是真的土豪。然而来接我们的毛书记是一个矮矮胖胖的人,2800米的阳光让他的脸也黑红黑红的。这位彝族村支书看起来运气就不会太坏!坦诚的毛大叔一路上伴着他没有断的云烟和我们坦诚的说了很多。这里是云南条件最差的山区了。到了村里发现家家画着彝族图腾,新安的路灯也被图腾装饰着。但是总是有些油漆未干的感觉。大佛殿是一座夹在两山之间的村落。中国人总是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这里留给他们的是棵棵高山针叶林和草甸。村子被溪水穿过,便是每天听到最多的声音了。
云南这个边陲大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同时必然也存在着文化,交通发展缓慢的问题。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受限等原因让这里的经济发展也一直是全国末尾。但是他依靠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步步崛起。大佛殿这座小村庄同样也希望可以靠着旅游的大潮发展起来,却是像所有村子一样走起了农家乐路线,暂且说他是古城发展综合征。幸好这里好没有被大批的旅行团践踏,没有出现玉器城。依旧是好山好水好风光,溪水绿树没雾霾,也似一片世外桃源。孩子们看到有人打破了村庄的寂静忍不住的想跑出来看,但是羞涩的他们只是敢偷偷的看,看到我们看他们就显得像是得到了什么赞许便欢脱了起来。十三度的天孩子们只穿着单衣,没有一条裤子是完整的,每个人的膝盖上都有两个洞。这些本是很遥远的事现在就在眼前。
在与孩子们交流,给他们上课的几天,犀利上有着极大的变化。起起伏伏,峰峰谷谷。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更是触动着我们的内心。孩子们形形色色,虽然这是一个只有六十多户的小村子,然而孩子们的教育却大有不同。看到他们时我们的内心总是很复杂。孩子们的眼神总是很纯真,但是他们祖辈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他们的生活是闭塞的,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在四年级之前只能来自于同样生活在大山里的父母和在这里教书二十多年的杨富侨杨校长。关于杨校长的我们后续再谈。这样的教育环境导致孩子们的视野仅仅被局限在这大山之间,青山白云小溪流水便是他们的童年。也许他们其中有人在初中或是高中毕业之后回到大佛殿,一辈子在这里,伴着那栋老房。是否看到他们的父辈,便看到了他们的未来。
教育国家发展之根本。有人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当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安心的坐在教室里学习。有人总是说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克服困难,艰苦的情况下才会有做出卓越的成就。但是当孩子们从这个年龄就要为生计所纠结,被生活所困扰时,又谈何安心学习。或许现在大多数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但不得不说仍然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地方存在。无心谈与政治,但是并不是只有一部分孩子才是共和国的血脉。总有人会逝去,总有一群人会成长。孩子们的未来便是国家的未来。
教育,再多也不算过分。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25
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于是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有人这样形容现在的大学生打工族:中文专业投笔从“融”,外文专业西游取“金”,历史专业谈“股”论“金”,医学专业精益求“金”。其实并不是我们有严重的拜金主义倾向,只不过我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懂得了该怎样生存。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走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打包装,计算电子产品出货数量,整理待出产品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小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