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培训心得体会参考(精选34篇)
关于美术培训心得体会参考 篇27
6月13日早上我们进行了素描和速写技能培训,授课的是傅教授和王教授,老师们从自己的成长之路说起,让人颇有感慨,老师说自己最开始的素描画用笔带有学生气,后期作品画面自然老成。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可不都是这样吗,只有在不足中一步步总结经验,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接下来他为我们讲了人物速写以及风景速写,在欣赏老师的作品中得到学习,老师谈到了他在画这些画时的感受及心情,如画画的美女学生,他用了细腻的笔法画人物面部,除细腻外,他还将“美”进行了夸张,引导大家发现生活中的美,如卷曲的头发就是老师发现的美,老师告诉大家,生活中处处是美,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进行记录美,就可以把美用画笔画出来。通过老师讲述自己的作品,我发现老师是在享受这个过程,是乐在其中的,美术不就这样吗,用画笔将美记录下来,等再观赏时便是另一种美感,这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风景画也正如此,生活处处皆是美,但并不完美,这就需要我们画风景画取景时候要学会移景拼景,把不能入画的部分去掉,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合理的东西可以添加入画面,使画面自然。欣赏了老师几幅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韩城文庙,当时写生时并无大雁,但老师为了使画面生动,添加了成群的大雁进去,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使这张画充满动感和灵性,这也是画面追求的元素。接下来我们跟随王增茂老师学习了小学、初高中美术教学要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接下来我们欣赏了王老师的素描静物,还学习了王老师的人物素描和石膏像,整节课收获颇多。
下午时由陈老师为我们讲授了赛教注意事项以及讲课要领,还带领几位老师为我们讲了微课,使大家受益匪浅。首先请了陕西省教学能手、咸阳市学科带头人翟江花老师,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她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她从一名普通老师走向有名教师的艰苦历程,这一路充满了艰辛和压力。最后为我们讲了微课和微型课的区别,还亲自示范了一节微型课-变照片为黑白画,本节微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浓缩,无论从备课、板书来看都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的,无疑是一节优秀教学课。接下来是陕柴中学美术老师带来了一节课-服装设计,主要讲了色彩的对比色和同类色,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来应用艺术。最后是秦岭中学老师带来的一节雕塑欣赏课,老师互动颇多,课堂生动有趣,让大家享受其中。这几位老师的授课着实触动了我,让我时刻不能松懈,要一直保持着前进的步伐,才有可能成功。
关于美术培训心得体会参考 篇28
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同学们需要的美术老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力量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全都性,而忽视了同学共性的进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熟悉,是对美术教育应当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转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熟悉,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为了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新课标将为学科学问溶于人文主题之中,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作品的选择,文字的阐述以及思索题的设置都作了细心的支配,点点滴滴都渗透浓郁的人文精神,给同学以剧烈的感染力。
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决不能以统一的审美标准来代替同学的熟悉、体验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规律去扼杀同学探究的愿望,应努力引导同学自己专心去体会,去感受,激发起同学独特的审美体验,力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呈现个人的.情感倾向,开发同学的视觉制造潜能。“一切为了同学的进展”,在这布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同学在参加各种美术活动的同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同学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的进展方向,新课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转变以往以学科学问划分课业的形式,而从学习方式入手,特殊设置了:“综合、探究”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究”领域主要结合同学的生活需要,融美术的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设计出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为同学供应宽阔的体验空间。“综合、探究”领域是围绕人的进展目标确的,关注的是同学的爱好和生活体验,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中引导同学主动参加,独立思索,沟通合作唤起同学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开发制造潜能,为同学的身心进展服务。
讨论性学习强调的是开发性、自主性和自我实践性,它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学问体系,而是以同学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进展,探究新学问的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在同学中开展讨论性学习,将会大大拓展同学的学习空间,使同学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增加对综合学问的运用力量,为开发同学各方面的潜能,供应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新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从检查、反馈同学对学问技能的把握状况,而转变为关注同学把握学问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注意对学问的探究,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在仅仅为了要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同学的进展服务,评定的应是促进同学全面进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这种全新评价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课程标准从以往评价同学学到什么,而转变为评价同学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详细而言,主要包括:同学的道德品质、学习力量、沟通合作、共性与情感等几个方面。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予了我们老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指导老师从人文角度动身,更多地关注同学的体验和感受,并依据同学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同学消退了害怕,人人参加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关于美术培训心得体会参考 篇29
x月19日至23日,我在xx区进修学校参加了美术教师的培训,感到十分荣幸。虽然仅有五天的时间,但让我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对美术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菲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培训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渴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