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精选30篇)
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0
_年,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继续围绕“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的工作理念,将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培训、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贫工作。具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扎实做好“双向对比制度”。为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能及时享受资助政策,开学前,教体局根据上期对比数据要求学校通知其学生和家长本学段应享受的教育资助政策,特别是县域外就读的学生,避免出现错助,漏助的现象发生。开学后进一步和扶贫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未申请和新增建档学生及时落实资助政策。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开展中。
二、扎实做好资助政策宣传,为确保资助政策宣传无死角,各学校在每个村、每所学校张贴资助政策宣传海报,并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两课”“两封信”“两回执”,切实做到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
三、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分包制度,为了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教体局制定了分包制度,各党组和相关股室包学区和县直校,学校包村、教师包户,做到了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教师分包,帮助其讲解政策、落实政策。
四、扎实做好大家访活动,为进一步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切实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更加精准到位,教育系统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扶贫大家访”活动,对所有建档立卡学生做到摸实情、零漏助;要补弱点,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五、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加强部门联动联控,加强对残疾儿童、学习困难或厌学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的关爱和教育,防止学生失学;合理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严格学校撤并,防止因上学远和上学难失学。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履行监护责任,推进家校共育。
六、扎实做好“督查、问责制度”。为了进一步扎实有效的开展好教育扶贫工作,教体局将结合本系扶贫任务定期对各学校政策落实情况、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针对督查出现的问题,尤其针对政策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教体局将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第二至七部分收入了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中央要抓好统筹,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负起总责,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抓。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十分重要。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要保护好干部积极性,对以各种方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干部,对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要多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2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决胜脱贫攻坚只剩不到10个月时间,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党员干部要用好“锤子”“铲子”“牌子”,铺就一条敞亮的“奔康之路”。
挥动落实“锤子”,一锤一锤打实脱贫“路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镜花水月。为兑现党中央“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承诺,广大党员干部冒着被动感染风险,躬身一线、风雨兼程,打下了脱贫攻坚良好基础。面对通往全面小康路途中尚存的“硬石软土”,党员干部还需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挥好“落实之锤”,认真对标脱贫攻坚各项任务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易地搬迁复垦复绿等关键环节和硬性指标,以“零容忍、不迁就”的态度杜绝数字式、破坏式脱贫,用“高标准、严要求”为群众“验收”出行、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是否达标,用党的政策将脱贫“路基”打实打牢。
活用举措“铲子”,一铲一铲优化振兴“路径”。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前进的“路径”窄而颠,发展就会阻而缓,前进的“路径”宽又好,振兴才能快又优。面对现存的顽疾和变化的矛盾,党员干部不能局限于完成“规定动作”,要活用“举措之铲”,化身“营销能手”“就业勤务”“产业顾问”“育人导师”,积极采取电商销售、合作经营、农旅结合、产业孵化、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等措施,优化乡村振兴“路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厚储基层治理力量,使农产品成为“抢手货”,农业产业成为“香饽饽”,农村基层成为“向往地”,优秀农民工成为“土专家”“领头雁”,不断增赋农村贫困地区和已脱贫地区发展活力和后劲。
擦亮引领“牌子”,一点一点标注小康“方位”。“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全面脱贫奔康目标,不能因为“等靠要”等思想让群众脱贫后再次返贫。扶贫一时、扶志一世,必须变“给予式扶贫”为“奋斗式脱贫”,为群众树信心、添动力。铺就全面小康的道路,党员干部要擦亮“引领之牌”,指明前进方向。要擦亮“政策宣讲牌”,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讲清楚、讲透彻,坚定群众“我能脱贫奔康”的信心。要擦亮“典型引领牌”,广泛宣传脱贫好方法、致富好典型、带富好案例、示范好榜样等,增添群众“我能脱贫奔康”的底气和“我要脱贫奔康”的志气。要擦亮“纪律保障牌”,严惩工作中失职渎职干部,及时处置影响工作大局的言行,汇聚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合力。
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3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