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关于汇报材料(精选35篇)

2024-04-08 19:59:13心得体会打印
关于汇报材料(精选35篇) 经贸委系统原有10个直属企业并代管保安公司等5个公司,职工总人数4920人,20xx年起根据上级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企业均实施了破产转制.前些年由于职工安置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了职工上访的次数和规模与日俱增,信访维稳面临沉重的压....

  3、《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情况

  加强矿井资源回采率管理,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着系统简化的原则,矿井主井、副井、回风井及大巷布置均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实施“一井一面”模式,采掘机械化程度均达到100%,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提升运输方面,副斜井选用jk—3×2.2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运送材料,用rjky37/1300型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主井选用dtl100/32/2×160型阻燃带式输送机,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并采用变频驱动,井下主运输大巷及一采区胶带上山均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井下辅助运输采用jwb90bj、jwb55bj型无极绳绞车,担负井下辅助运输任务;安全保障方面,建立健全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提取和使用安技措费用,瓦斯防治和防灭火管理措施到位,防治水管理机构、人员设备配置到位,措施得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完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并按规定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与有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了救护协议;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矿长负总责、分管矿长各负其责的生产过程管理领导责任制,加强班组建设管理,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制度;强化矿井信息化系统建设,地面设调度监控中心,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生产监控系统井下无线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均建立齐备并正常使用;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绿色环保; 坚持“五精”管理理念,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管理体系;加强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了煤矿用工合同签订率、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之百”;劳动保护及企业文化建设均符合《标准》要求。

  4、《煤矿建设标准》及《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落实情况

  山西右玉玉龙煤业有限公司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建设期间,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改扩建基本建设程序,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工程

  力争实现标准化,优质化。在质量管理上,坚持把项目工程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矿井建设开始从图纸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批准。认真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的规定,认真编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强化过程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积极发挥各业务部门的技术把关和监理单位的监管职能,严格落实责任监督,巡查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强化施工前的组织、施工过程的控制、工程竣工后的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保证了各单位工程优质、高效,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要求。

  在安全管理上,认真落实建设、施工、监理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施工承诺书要求的有关内容,强化安全施工第一责任者的职责。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确保安全设施按设计要求投入运行。主动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坚持双带班入井制度,建立了带班入井交接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带班入井备案制度、井口公示制度、隐患评价制度,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质量事故。

  矿井的采掘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防尘、防灭火系统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煤炭筛分洗选系统、环境保护设施和行政福利设施等均严格按标准要求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通过矿井改扩建各项验收,并转为正式生产矿井。

  5、《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落实情况

  在组织全员、全方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公司成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组,明确了分管领导、管理机构和具体的责任人,完善办公场所和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形成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严格标准,加大质量标准化的投入,坚定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我公司被朔州市煤炭局评定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四、存在问题

  1、矿井正常生产接替出现问题,目前首采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备采工作面因有斜跨工作面2/3的大断层,不具备综采的条件。

  2、受国内煤炭市场疲软的影响,煤炭严重滞销,矿井资金链断缺,经济形势严峻,矿井正常生产难以为继。

  3、在现代化矿井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严重困难,尚有部分系统没有建成等。

  各位领导,在“六个标准”建设方面,我公司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对标找差,扎实工作,力争“六个标准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汇报材料 篇14

  一、“两个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公司围绕白银供电公司关于实施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两个提升工程”现场推进会精神,将管理提升与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强化同业对标绩效管理及消除各项薄弱环节融合起来,从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全面部署,扎实推进,使县供电企业管理和乡镇供电所管理工程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变革管理模式。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李宜周为组长的“大运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魏佳学为组长的“大运行”工作小组,统一部署、统一协调、明确了部门责任,确保了“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按照 “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入探索推进“调控一体化”管理,全面重组调度、监控、运维、通信等专业,重新梳理优化业 务流程,将监控业务划转调

  度,将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约融 合,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实际、建成具有特色的“调控中心+运维 操作站”的县公司“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实行节点控制,加强协调协作,实现了调控专业与其他专业业务的衔接。

  调控中心按照公司调控专业管理提升时间节点要求,对“大运行”体系建设全过程进行控制,3月完成了“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并上报市公司批复,4月进行前期工作筹划,从组织架构变革、人员选配和培训、调度业务模式转型、优化业务流程、标准制度修编、安全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精心筹划,并编制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要求,调控中心在管理提升活动中注重加强与运维、营销、安监、检修等部门之间有效衔接,对业务界面进行分析交流,讨论确定分界点,并对相互之间业务联系流程及过渡期间业务衔接要求进行沟通,消除之间对业务界面及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分歧,明确相关要求和界面,全力确保县调控专业管理提升顺利开展。

  (三)建立完善的调控专业标准流程体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调控专业管理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

  调控中心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坚持“制度先行”原则,根据调控专业相关职责和业务范围变化情况,结合辖区电网实际,建立了全面、规范的业务联系流程体系对相应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和调整。共完善和修订关键业务流程8项,管

  理制度供给62种。组织全体人员对日常业务流程、实施方案、作业行为进行指导,使各岗位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能够真正适应调控专业的要求。

  (四)变电站信息的成功接入,为管理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省、市公司管理要求,调控中心组织开展OMS系统“地县一体化”应用,相关流程6月份已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省地县一体化”OMS系统核心业务流程上线率100%。同时,积极配合地调加快县调自动化工作,截止7月中旬已完成辖区古城、太平、八里、甘沟、大沟、草滩、刘寨、头寨、峡门9座变电站信息上传地调远动厂站工作,变电站信息的实时监控,为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5).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对电网运行进行规范管理,提升调控专业同业对标管理水平。

  一是按照县公司管理提升工作要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认真分析对标指标,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升同业对标管理水平。二是坚持对上报指标的三级审核,确报各项指标在可控范围,通过专业管理提升活动,使各项指标在公司前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