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会计学习心得体会2024(精选33篇)
在设置好账簿后,转接第二流程:登记账簿。登记账簿,首先登记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其次明细账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序时予以登记;第三总账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我们做了7天的登记,登记完毕要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核对相符。
个人会计学习心得体会2024 篇26
经过几次课上记账发现会计记账是一个十分繁琐复杂的工作,要仔细研读成本核算过程,将各步骤顺序牢记于心,有足够的耐心认真记录每一笔业务,做好工作底稿,并认真核对才能避免工作当中出现的错误。虽然记账繁琐,但当最后核对时发现借贷平衡,各项数字无误时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账务处理过程介绍过后,总结了以下一些账务处理步骤及成本核算中所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生产成本明细账核算程序:
1.分配用于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费用。
以材料费为例:⑴记录记账凭证:首先写好日期,将摘要,总账科目,借贷方金额填好后在和计处填写借贷方总额,并在金额前填上人民币符号。之后填上制单,稽核人的名字,并编写好凭证编号。
⑵在T行账户中填好各项数字
⑶将发生的业务记录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制造费用明细账,废品损失,管理费用中。填写生产成本时要填好会计科目,日期及凭证编号,并在已计入到明细账的凭证中项目后记账符号栏中做上记号。
直接工资,折旧费记录与其相似。
2.将“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所登记的费用汇总,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分配记录到“基
本生产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和“管理费用明细账中”,记录到基本生产成本中的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录到“产品成本计算单”中。
分配辅助生产成本:采用的是一次交互分配法,相较于直接分配法更为准确。
⑴计算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算出各车间相互提供动力费用的金额。 ⑵利用交互分配后金额计算对外分配分配率,并计算出应结转到各车间的金额。
⑶根据某一标准如工资将分配到基本车间的生产成本在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汇总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中金额,并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到“基本生
产明细账”和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单中”。
4.转出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并将废品损失记录到完工产品成本中。
⑴将不可修复废品的各项费用有“基本生产明细账”结转到废品损失中,并将残值记回原材料。
⑵汇总废品损失,结转回“基本生产明细账“和对应产品明细账中。
计算出各项费用后,记录到记账凭证,T型账户中以及各个明细账中。
5.将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所归集的费用进行汇总,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未完工
产品的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及未完工产品的成本,并结转完工产品。吗
6.根据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所归集的完工产品成本资料,汇总编制”完工产品
成本计算表“,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作为产品入库账务处理的依据。将产成品记录到库存商品。而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单余额为在产品金额。
7. ⑴计算T型账户中的借贷方金额,记录到记账凭证汇总表中,并将借贷方分别加总,
验证借贷方是否守恒。
⑵记录总分类账:按不同会计科目将本月各个账户借贷总金额记录到总分类账中。将余额借贷方各自相加,验证是否相等。并发现总账余额即为最初原材料,直接工资等的投入总额。
总结:成本会计核算记录过程中要注重结转核算的顺序,顺序颠倒极容易导致最后产品成本核算的错误。在记录基本生产车间明细账中还要分别记录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单,才能在期末分清各产品成本。因此在核算记录过程重要注意个步骤之间的联系,记录数字的正确与否才能成功技术暗处产成品成本。
个人会计学习心得体会2024 篇27
学习基础会计要以教材为主认真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首先,要了解教材的总体结构。其次,要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则。本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基本概念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只有基本概念把握准确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内容。
对于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公式、固定名词,一方面要掌握其内容,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运用。如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等,在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中都有体现。
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学习时不仅要了解其规则,同时还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此规则,此规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运用。
学习基础会计中名词解释主要是解释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大多数的概念都是经过了反复的理论探讨而形成的,回答时力求准确,不能望文生义和似是而非。例如名词“预提费用”,有的学生认为“尚未发生预先提取出来,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段时间内分期摊销的费用。”这样解释“预提费用”有两个错误:一是“尚未发生”。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内容,既然“尚未发生”,也就不需要核算。除了一些特殊事项如坏帐损失在没有实际发生时可以预计外,对尚未发生的经济业务是不能核算的。二是混淆了“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的概念。待摊费用是在发生一次支付款项后,按其受益期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摊销,而预提费用则是已经发生了耗费而尚未支付的款项,因此不存在对这笔支出的分期摊销问题。预提费用的真实含义是本期已经发生了耗费,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的预用。
在名词解释中较有代表性的另一个问题是望文生义,没有很好地理解其含义。例如“借”和“貸”,这两个字在运用时虽具有的'含义并不是生活当中所说的借贷,应该全面理解,不能望文生义。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练习。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操作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一定要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通过练习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很可能出现看书时好象是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的情况。
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习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因为基础会计涉及到大量的业务计算,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理解并掌握。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使自己了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了会计科目,了解了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会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产物,进行会计核算从根本上说是为相关人员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日常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日常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分类,从而产生了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一种粗线条的大的类别划分,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划分,出现了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中的数字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还需要会计核算程序,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类入科,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然后对会计凭证逐条登记到会计账簿,再由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最终生成决策有用的信息,也从而完成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
基础会计中的会计业务的核算是以工业企业为主的,而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就是供→产→销,即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三个环节,以上三个环节即为一个营业周期,资金循环一次。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全面,了解了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对其他行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能触类旁通,会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环境和有效的会计制度对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