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汇报(通用25篇)
个人汇报 篇11
我于是1991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辽阳市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辽阳县小屯镇中心小学,在小屯镇的教育战线上我一干就是20xx年,在20xx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来,我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努力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切实制定评估体系、提升课改实效。以“和谐发展求特色、稳步提高创一流”为课程改革宗旨,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
一、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的课程较之以前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只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才能迎接挑战、赢得主动。“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互相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几年以来,我参加了多次校长岗位培训,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程培训等。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二、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成败之根本,更是课改成败的源头。所以进入课改伊始,我们就把铸造一支“师德好、观念新、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而要完成这项任务,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是关键。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有共享的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学习型组织,把提高教师的学力当作首要任务来狠抓落实(学力是指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从而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为此,我们首先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将“放低自己,欣赏别人”,“合作双赢”,“1+1>2”等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学校的每个成员,使得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打课改的攻坚战。其次,为了引领听课评课的正确导向,我们领导及时提出并切实履行了两个“允许”。一是允许对课堂的不同看法,提倡交锋,鼓励争辩,但要把学术之争与对人的评价严格区分开来。二是允许出错和失败。再者,在学年末的教师考评工作中,学校领导将每一位教师的学习状态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和理论素养提升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能力水准提高了,甚至连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老师们说:“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法宝,成为课改形势下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命脉。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一下子要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策略是: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发现问题;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帮助教师探究问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引导教师解决问题,并借此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这个“三步行动法”使得我校教学具有了专业性和高品质,从日常的经验性教学向反思性教学转变。我们为了对近一个时期内课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研讨方式和平台,我们就选择了分组研讨这种形式。日前,仅我校举行过的全校性较大规模的分组研讨会就有10次,寻着这种对话的思路,本学期我校先后建立了研究课制度、课研小组研讨制度、青年教师拜师制度等,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我们的教师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一些行之有效课改经验。
三、制定评估体系、提升课改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全面启动,我发现原来的管理办法和评估体系很滞后,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应试管理办法。注重了人性化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使老师们产生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我校实行层级管理。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再到备课组长直至任课教师,层级定位明晰,责任到人,目标到人,行动到人。我对我校领导班子成员明确提出:“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应从管理走向经营,经营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发展学校的前提首先是使教师得到发展。”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不只是将教师摆在他们合适的岗位,而是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发展,要我们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得学校成为教师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奖励制度,学校除了制定对优秀的教师的奖励条款并进行物质激励之外,对于那些积极投身课改、业绩突出的`老师,学校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渐渐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正是在课改形势下,在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我们的教师形成新的价值、信念的同时,我校的教师管理文化逐渐形成。
实践证明,通过科研强师兴校战略,打造我校名师群教师队伍是顺应课改发展的需要的。一年来,我校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先后承担公开课近20节,接待县镇交流观摩检查10多批次。由县、镇等各级专家组成的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对我校几年来的新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评估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座谈、实地考察、文件分析等多种方法详细了解了我校课改工作的开展情况,评估组对我校课改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估组认为,我校在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中,学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学科品牌、教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个性得到有效培育,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这一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评比中,我校被评为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课改领路,开创教学新气象;课改搭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改导向,实现学校跨越发展。“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真实写照。课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相信我,我一定能总结得失,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新课改工作,带领我校全体员工走上新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
个人汇报 篇12
时光飞逝,自1986年至今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已经有25个春秋。25年来,我在教育园地里执着、勤恳地耕耘着,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学识和能力并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始终坚信: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境界。自20xx年建校以来,我一直从事教务主任和副校长工作,身为学校教科研负责人,积极开展学校教科研活动,制定规划、组织实施,不断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培训,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期间我分别主持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共4个,其中国家级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市级课题《集体备课方式研究》,都已结题,市级课题获得了三等奖。省级课题《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有效课堂研究》和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之中。
在教科研道路上,我努力使自己做到“三勤”
一、“勤学习”让自己向科研型校长迈进
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工作实践也就不能顺利有序地进行;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作基础,教学工作就不能有突出的成效。一年来,我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研读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论,学习教学和管理经验。通过学习,认识进一步提高,思路进一步明晰,素质进一步提升,为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登高望远,先学先行,学无止境”。多年来,我不放弃任意一次学习的机会,和班子成员一起去凌源实验中学、去围场天卉中学、承德三中、承德九中、杜郎口中学、丰宁16所中小学、天津鉴开中学等考察学习,每次考察我都努力去发现、细心去观察、认真做记录、深入进行思考,把名校的先进理念、经典文化和创新思想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通过学习、探究和反思把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结合我校改革的实际,探究有效课堂改革模式的新路子,并加以归纳总结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