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汇报集合(通用33篇)
第一阶段,炉渣中Al2O3含量在18%以上时,控制二元碱度在1.10~1.15之间,MgO含量控制在13.5%以上,镁铝比值控制在0.75以上;
第二阶段:炉渣中Al2O3含量在17~18%时,控制二元碱度在1.05~1.10之间,MgO含量控制在12%左右,镁铝比值控制在0.70~0.75;
第三阶段:炉渣中Al2O3含量在16%左右时,控制二元碱度在1.10~1.15之间,MgO含量控制在10%左右,镁铝比值控制在065~0.70;
其通过外加蛇纹石或白云石用量的做法,达到控制合理镁铝比值范围,降低高铝渣粘度,增加其流动性的做法,值得研究学习。安钢高炉炉渣Al2O3含量也基本处于较高水平(表1)。其中,3#、4#高炉在20xx~20xx年一段时间里,也由于原料中Al2O3含量高,炉渣中Al2O3含量也达到了17~19%,当时采用了在炉料中加入蛇纹石,提高渣中MgO含量的做法。
高铝渣冶炼对炉内炉外的操作均带来相当多的困难,因此,一般均要求原燃料中铝含量越低越好,以达到降低炉渣中Al2O3含量目的。从表6看出,××8月1日9#高炉2炉炉渣中铝含量均没有超过15%。
安钢高炉20xx年1~8月炉渣Al2O3、MgO含量平均值 表1
3、关于“多环布料”
表4~7××7#、9#高炉矿石批重为21~22t,矿石为4个布料环位,焦炭6个布料环位。我们6#、7#高炉矿石批重为25t,矿石、焦炭均为4个布料环位;3#、4#高炉矿石批重为16t,矿石为3个布料环位,焦炭为4个布料环位。从实际生产效果看,同样保证了炉况顺行,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高炉在多环布料技术研究的一些细节、精细化程度方面做得较好,并在环位选择、圈数选择、多环布料调剂原则等,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概念,可操作性、指导性较强。其核心理念为在炉喉料面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和中心漏斗,建立布料模型,确定环位、圈数等。以9#高炉8月1日J46344243.布料分析,它的6个布料角度为46°44°43.5°39°36°33°。其中46°→44°→43.5°这几个边缘角位差较小<2°,43.5°→39°→36°→33°角位差变大至3°以上,有利于形成边缘平台,中心漏斗。一般,布料模型的建立,大都以高炉开炉时料面测得的实际布料数据为准,然后对设备提供的参数加以修正,最终找出适合高炉日常操作的经验数据,指导高炉生产。而我们4座高炉开炉时,因各种原因,均没有做过料面测试。因此,虽然也成功进行了多环布料、大料批实践,但在细节、精确控制布料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探索。
4、关于“高风温”
风温是最经济、最廉价的能源。高风温在我们4座高炉上均得到了成功使用。3#、4#高炉日常风温均在1150~1170℃左右,6#、7#高炉相对低一点,基本在1150℃左右。目前,影响风温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一是送风设备不能长时间承受高风温,时不时出现直吹管烧坏现象。二是,5#、6#高炉风温显示检测装置有时会出现“失真”现象,特别是高炉倒流休风后,由于灰尘挡住了红外线探头,致使不能正确显示风温。每次清理均相当费事,也影响了入炉风温的进一步提高。
5、关于“提高煤比”
3#、4#高炉喷煤投产后,设计喷煤量9~11t/h,煤粉粒度要求-200目的大于85%以上。经过短时间努力,高炉喷煤能力很快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喷煤系统制粉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高炉进一步大喷煤的需要。通过技术攻关,采用降低煤粉细度,将-200目的比例逐渐改为大于75%以上,最低时大于70%以上,成功解决了制粉能力不足的矛盾,将设备能力发挥到极限。现高炉最大小时喷煤量可达12~13t。5#、6#高炉喷煤也达到了设备的极限水平。
6、关于“提高顶压”
3#、4#高炉投产时间较早,其设计理念、装备水平等与6#、7#高炉均有差距,其顶压目前在125kpa。5#、6#高炉顶压日常保持在165kpa,与 600m3级高炉顶压160kpa差不多。
7、关于“低硅冶炼”
目前,3#、4#高炉炉温要求在0.40~0.60%,5#、6#高炉要求在0.30~0.50%。以8月份实际月平均炉温为例,3#高炉为0.488%,4#高炉为0.515%,5#高炉为0.517%,6#高炉为0.528%。与平均含硅量0.37%相比,有差距。
能取得较低硅的成功经验为一是狠抓原燃料管理,要求成分稳定,提高强度、改善粒级等,二是注重高炉内部管理。这些做法应该说与我们差不多。但其控制低硅冶炼的独特之处,在于高炉热制度控制手段的多样性。他们的具体措施为:热制度以控制铁水显热为依据,日常调剂以控制铁中含硅量为手段,保证铁水物理温度≥1480℃等。从我们二次考察时观测到的他们7炉次铁水看,物理热均超过了1480℃。
关于铁水物理热,目前已被大多数高炉采用。即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铁水化学热[Si]含量为依据的判断炉温标志,增加铁水物理热判断炉温。物理热相对化学热,判断炉温更直接,更能较快判断炉温凉热趋势。同时,为低硅冶炼提供了可靠保证。比如,铁水硅含量在0.20%时,如物理热大于1480℃,则认为正常。宝钢高炉铁水硅含量长期控制在0.20%左右,其物理热则要求>1480℃,>1450℃则为警戒温度,要求采取措施提炉温。又据《炼铁》介绍,安钢高炉现在全部实现了主要以铁水物理热作为调剂、判断炉温的手段,化学热硅含量为参考,其硅含量在0.30%左右。反之,如果硅含量在0.50%,如其物理热低于1480℃,则意味着炉缸温度不高,炉温可能向凉。此时,单从硅含量判断,有可能误判炉温趋势,造成炉凉。
我们6座高炉由于缺乏铁水物理热判断手段,限制了硅含量进一步降低。为了防止炉凉,高炉硬性规定:硅含量低于0.30%时,必须采取措施提炉温。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铁水硅含量及焦比,建议适当时高炉增加物理热检测手段。
8、二炼铁高炉实际生产指标
⑴以20xx年7月1~31日为例,二者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如下:
20xx年7月份安钢高炉与高炉主要指标数值 表2
注:装料制度:JJ↓KK↓,矿石批重:22t,布料方式: K.53 ,J46344243.
①铁水硅含量从平均0.5025%(7#炉)下降到平均0.3375%(9#炉),其低硅冶炼确实成绩较大。9#高炉硅波动范围在0.19~0.58%,由于其物理热均>1480℃,在硅低至0.19%时,也反映了炉缸温度充沛、活跃。
②9#高炉平均入炉品位53.845%,较7#炉54.42%下降0.575%。我们看到,虽然9#炉铁水硅含量降低了0.1650%,但由于原燃料质量进一步下降,致使其入炉干焦比较7#炉反而增加了平均约28kg/t,燃料比增加了约28kg/t(未考虑焦炭质量变化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2次考察期间,2座高炉均炉况顺行,无设备故障和休、减风情况出现。
③充分说明:在高炉设备、操作技术相对稳定时,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值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原燃料质量。
9、小结
⑴高炉的多环布料技术、高风温使用、低硅冶炼等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在高炉休风率方面,我们差距比较明显,更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努力降低休风率。
⑵关于高炉原燃料方面,我们建议如下:
①应尽可能树立以精料为基础的高炉炼铁精料方针。
②公司在采购低品位、低价格的原料时,应考虑其合理的经济品位值,努力使高炉稳定生产,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潜能,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处
20xx-9-10
个人工作汇报集合 篇13
一、思想认识。
在上一学期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如学校的党员冬训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共产党员。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十分重,担任初一共十三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在教学中,由于这个学期学校正在改造,所以没有安排机房,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和学都有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作了充分的准备,每堂课上之前我都查找各种资料和图片,或者找一些学校老的电脑配件给学生们看,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台阶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教室上课,所以我特地每节课都增加课本外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如像“计算机的发展史”,“DOS基本命令”等。还辅导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学习一些课外操作知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发现学生中还有很多电脑小高手的,如辅导学生信息技术奥赛,辅导学生制作网页,还辅导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辅导学生的小报制作获得了吴江市初中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