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个人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5篇)

2024-04-09 22:33:42心得体会打印
个人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5篇) 安全,就像是一对翅膀保护着我们,当然,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了。儿时,安全教育总是伴随在我们身边。父亲的吓唬,母亲的叮咛,让我们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用妈妈的心、婆婆的嘴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耐心地向幼儿讲解必要的安全常识,这是人们历经灾难后,在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防护措施,对幼儿来说有些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灾难也会降落在幼儿身上,加之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难以预料性,所以,幼儿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难,保护自己。如对幼儿讲解防触电安全教育:教师要教育孩子不要触摸电线和开关;不要爬到电线杆上玩耍,避免触电;下大雨时,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雨;手不要放进正在转动的电扇里,以免被打伤。一旦触电,要立即拉开电源并呼救。在这个问题的教育上,还可以采用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一定的图片来了解。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要告诉孩子,煤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闻到臭味的有毒易燃气体。如果煤气灶开关没有拧紧,管道煤气泄漏,人吸了煤气以后就会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屋里充满煤气,一遇明火,就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要告诫孩子,不要进厨房乱动煤气灶开关,以防煤气泄漏;一旦有煤气泄漏,首先要关掉煤气灶开关,并立即开窗通风,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并呼救“120”,发生火灾时,呼救“119”。在这个教育环节上,我采用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相应的模仿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的声音效果,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并体会危险的存在,是孩子们加强防范意识,同时也学着保护自己,学会自救。防烫伤安全教育:随着幼儿园、家庭使用电热饮水机的日益增多,小儿烫伤明显增多。因此,孩子喝水最好由大人倒。让孩子自己倒时,千万要让他们先按冷水龙头,再按热水龙头,避免烫伤。洗澡时,要调好水温后再淋浴。为了更好的教育我班幼儿,在防烫伤这节教育课上,我不但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图片,还把自己的手用纱布等包缠,让孩子们感觉我被烫伤,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危险,并学会简单的小自救,以减少危险的存在。防坠楼安全教育:如今城市高楼林立,家住楼上的孩子喜欢趴在阳台或门窗边看热闹,这样很容易坠楼伤亡。因此,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把身子探出阳台或门窗外,要时刻注意安全。防盗、自卫安全教育:要告诉孩子,单独一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要先看门镜,如果是陌生人就不要开门。发现了坏人要打“110”报警。防药物中毒安全教育:目前孩子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小朋友“喜爱”,但仍要教育孩子药不能多吃或少吃,一定要按医嘱定时定量由大人喂药,不能让孩子自己拿药吃,或分给别人吃。一旦发现孩子错服或多服药物时,应立即催吐,如用筷子或食指按压孩子的舌根部,促使其吐出胃内容物;如果吃药已过半小时,则应让孩子口服鸡蛋清解毒;若中毒严重则需立即上医院。由于班级的孩子们还比较小,在这个问题教育时,我也特意为孩子们在网上找了相应的视频,让孩子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要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让孩子们通过充分的观察,来总结出自我防范的安全。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不能是枯乏的说教、灌输。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并渗透于各科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将耳闻目睹的有关孩子坠楼、药物中毒、智斗歹徒等事件讲给孩子听,可以不断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应急能力。教师在社会活动中介绍电话时,请幼儿记住一些特别的号码如火警119、急救120、匪警110等,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是求助。教师还可配合教学进行“失火了”、“摔伤了”、“找妈妈”、“老师我对你说”等情景表演,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加强幼儿的防护技能练习,以便在遇到类似的事件时能应对自如,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的能力。

  3、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即容易养成习惯。成人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吃饭前、喝水前先看一看、摸一摸、吹一吹,可避免烫嘴、烫手;从冰箱中拿出东西先看一看、闻一闻,可防止误食东西;走路时靠边右行,可减少碰撞同伴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鞋带系牢固、衣服穿整齐,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鱼刺挑干净,可免受刺伤咽喉之痛;吃饭不嬉笑打闹,可避免异物进入气管;不将手指、铅笔、玩具放入口中;不挖耳鼻、不将异物塞入耳鼻、不将手指伸入电源插座、不玩火;遇到困难会求助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反复提醒和帮助,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练习,持之以恒,会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4、教师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抓住有效时机随机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意外事故往往发生在日常我们没有意识到会发生的时刻所以,安全教育应渗透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之中,重视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当班上孩子出了“状况”,教师应利用这一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给孩子们留下较深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待幼儿的呼叫,教师亦不可不理不睬,敷衍了事,而应像公安部门对待“110”报警那样予以重视和警惕,及时处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并阻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如:幼儿在打架,有幼儿扑到走廊栏杆上,椅子上有钉子冒出来或橡皮钉脱落,天花板上有石灰块要掉下来,在和幼儿差不多高的地方有钉子,开关没装牢,厕所间水槽出水处由于水管太短导致水流到地砖上易使幼儿摔跤空调开关装得太低……我们都因想方设法及时处理或与总务处取得联系,以便及时清除不安全隐患。

  幼儿园安全教育是一件大事。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持之以恒,牢固树立“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但我们又不可以安全问题为借口取消幼儿的正常活动、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标准,不可心存“少活动、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儿进行所谓的危险的户外体育活动,如跑、跳、攀登、“滑滑梯”、“荡秋千”等,在手工、计算等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只贴不剪,束缚孩子的手脚和大脑,……这样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剥夺了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所以,我们不因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而应辩证地处理好安全与活动的关系,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意外事故防患于未然,使孩子们在安全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二、幼儿心理安全健康教育

  当我们每一次接触到一个新的幼儿的时候,最初的问题就是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因为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也就是说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感官能力。它包括现实和预想的危险。一般说来,个体通常所惧怕的最终并未对自身造成影响或伤害,而恐惧心理本身却限制了个体的'动机行为,阻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因此,调节恐惧心理、降低恐惧对儿童身心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不要去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才是根本,这些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建议:

  1、儿童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大人应该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如:一天在我和孩子们一同上,那节课上,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认识,我便在家里拿了一个毛绒玩具,刚好这个玩具也是会说话的,谁知在上课过程中,我班比较淘气的宋吉海小朋友不小心触碰了一下玩具,这玩具便自己开始“说起话来”,这下可吓坏了他,我见到这种情况,先是用一些语言去安慰孩子,同时也请其他的孩子去处朋友,通过其他孩子的行为,来告诉他,不要害怕。

  2、当儿童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以诱导他逐步接近所怕事物,分步骤、分阶段消除对特定对象的恐惧。心理学家琼斯曾用系统脱敏法治疗过一个怕兔子的小孩:每当小孩吃饭时,关着小白兔的笼子就被带进房间里来,最初放到离饭桌最远的地方,以后一天天靠近桌子,最后可以把小白兔放出来在屋内跑。到治疗结束时,小孩一点也不怕兔子了。

  3、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首先,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面对新情境时不光是小孩,大人也会因为陌生而担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次,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学习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来处理新问题。比如:到了新幼儿园或学校要学习主动结识新朋友、同学,与他人搞好关系,妈妈病了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再次,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怕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只要运用智慧,就有办法对付身边的事情。

  4、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父母和老师是儿童主要的模仿对象,其言行举止会给儿童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言行告诉孩子什么应该怕,什么不应该怕。不要用恐吓的话语刺激孩子,如用鬼神、毒蛇、老虎来吓孩子。此外,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指导,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最后,我们才能讨论到如何给与孩子最好的素质教育。今天我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说他在知识,或者学识方面有多么多么的优秀,而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