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心得体会(精选31篇)

2024-06-15 00:50:26心得体会打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心得体会(精选31篇) 我读了《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的每一项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实例生动,分析精辟,启发性强。由此,我理解了许多不同的教育观点。在这里,我简单地从微观细节谈三点阅读见解。....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这么多学生相比,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趣味的必要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譬如我,摄影就是枯燥生活的调味剂。我喜欢耐心的用镜头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喜欢聚焦,喜欢虚化,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这不正如通过书本、穿过数字,去发现去探索每一个学生美的瞬间吗?一个有趣味的老师,他能将课堂变得有趣,在课堂之余,他还可以把更多有趣的事分享给学生。

  书中值得借鉴的建议还有很多,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心得体会 篇21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心得体会 篇22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教育经典书。下面给大家分享《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读了他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及了100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文字深入浅出,让我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感受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一谈看了这些建议之后的三点感想:

  一、永不停止阅读的脚步

  有句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如果我们不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就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回答不出学生突发奇想的问题。因此,读书学习能让学生更加亲近我们,也使我们更具有魅力。现在,我所从事的是小学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教学压力。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不仅在智力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创造性极强,经常会问一些老师很难回答的问题。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时刻充实自己。此外,老师向来担任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就养成了不断学习、不断阅读的好习惯,那么自然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强调: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的想,有的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的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结合点,以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育孩子必须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只有我们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的从心去理解学生,手机版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工作十分的琐碎,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学生对自己说的话,只是敷衍一句:“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一会再说!”可当我们真正忙完了,又将这件事给忘了,自然给学生心里造成了一定的阴影,觉得老师并不重视自己说的话。没有从老师这得到一个答复,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了。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倾听的意义,并懂得学会倾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