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通用30篇)
(四)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编制缺口较大。由于受总量控制等原因,公共卫生人员配备不足。“十三五”期间我市千人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约为 0.69 人,难以达到省市规划的 0.83 人的预定目标。全市疾控机构共有编制 615 个,每万常住人口配比为 0.65,远低于全国 1.46 的平均数。市疾控中心编制数 140 个,列 15 个副省级城市倒数第一,配比率省内低于舟山、衢州、杭州、湖州和丽水。市卫生监督所仅有54个编制,列5个计划单列市倒数第一。二是专业人员不足。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总数偏低,感染科、儿科、精神科、全科医生等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院前急救机构、市中心血站、基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人员等编制及配备也比较紧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因绩效工资核定基数较低、职称晋级难等原因,人员流失严重。三是培养培训不够。本地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小、培训途径缺乏,高学历、高职称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在甬高校仅有宁波大学开设了与公共卫生相关的预防医学专业,且仅三分之一毕业生留甬就业,不能满足本地公共卫生服务岗位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世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也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目前,新冠疫情还未完全消退,我市又经常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补短板、强弱项,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行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和全面提升,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一)加强公共卫生协同机制建设。一要强化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健全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改革方案,建立常态化的工作会商、研判和决策机制。二要落实公共卫生职责。进一步压实市、县、乡等三级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责,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考核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与临床医疗、健康服务等有机融合。三要加大基础保障力度。适度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拓宽卫生基本建设渠道,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经费保障力度,健全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强化医保资金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杠杆作用,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要推进疾控体系改革。进一步明确疾控机构定位和职能,探索建立疾控与医疗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加强高端装备配置和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检验检测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专业化建设。二要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联防联控等四大体系建设,织密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三要加强救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医院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疾病救治机制。加强与上海等高水平医疗机构和研究院所的跨区域合作,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三)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医疗资源布局。强化全市统筹,科学谋划《宁波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建设计划,逐步缓解供需矛盾,优化我市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二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快市第一医院迁建、中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早建成、早启用。三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做好数据归集和对接,发挥“大数据+基层网格”精密智控作用。依托市政务云中心,建立部门和区县市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健康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实施大数据分析,实现重点人群精准管理。
(四)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强化机构编制保障。科学核定公共卫生相关机构人员编制,缓解机构编制的结构性矛盾,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基层防保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等要求,2020__年底前,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的万分之 1.2—1.4 以及省、市、县三级比例,足额配备疾控中心编制。二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在甬高校加快建设公共卫生相关学科,造具有国内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加快培养一批既懂公共卫生知识、又善应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激励...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篇12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区卫生局按照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实际下拨我院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40.54万元,我院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资金支出金额为91.54万元,其补助资金基本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九大项目所必须的公用经费支出,通过自查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截留、挤占和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
此次医改实施方案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20xx—20xx年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之一。医改实施方案提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建立稳定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至20xx年提高到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对困难地区予以补助。根据医改实施方案的要求,从20xx年开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广泛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全民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积极搞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慢性病和精神病登记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随访治疗与康复指导服务。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健康投资战略,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中央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分别下发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资金管理及绩效考评办法等,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转变投入方式、加强绩效考评和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这笔政府投入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经过对我院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收支情况自查,认真对照国家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与要求,在经费规范管理和使用、涉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依然存在口径不统一、理解领悟不够精确、概念含糊不清,领导者管理意识欠缺,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办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使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从而把绩效考评和资金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真正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达到“惠及于民、造福于民”的目的`。
2、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尤其是在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必须严格执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财务纪律,从严把关,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必须明确其内涵及使用范围,同时务必强化单位法人、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知识学习,以督促其管理水平提高,加强其责任行为意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不得将上级拨付财政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其他支出。院内必须成立以院长牵头,由分管领导、公共卫生科负责人、财务科人员和理财小组成员参与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管理专班,明确职责,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资金财务监管措施与力度,保证此项资金安全使用。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篇13
20xx年,我站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认真贯彻落实,以及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