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2篇)
I.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
这次全国性的培训,首先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学习高的真谛,做一个榜样,不断学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师德。只有热爱教育,有烛光春蚕精神,不计名、不计财、不计德,才能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真诚之心。加强师德修养,促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发现教育教学的差距,按照教育规律办得更好,耐心细致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这次培训和学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巨大责任。看到许多学生交流的宝贵经验,我不仅学会了教学和研究的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教师。愿国培这片黄金之地成为我教育教学之旅的新起点。
II。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努力工作是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但是一味的努力,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我感到困惑,无法辨别教学道路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我经常觉得我在教学上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但为什么现在孩子们这么难教呢?我看不到孩子们的进步,晚上经常睡不着觉。这项关于国家训练的研究在我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表明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前进。同样,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我个人来说,这次训练无疑是一场适时的雨。它不仅给了我理论指导和专家指导,也帮助我澄清了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关系。郭培让我了解了先进的教育学基础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不能再穿新鞋,走旧路了。
III.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除了加强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庭作业能力的培养。教他们自学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在课前预习,记录遇到的难题,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学生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并经常通过手机短信联系家长,及时交流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
在这次培训中,我通过认真学习专家讲座的视频,积极与导师互动,并在网上与同龄人讨论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观察了名师风范后,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了解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也能提高他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或实践能力。让我也知道,新的课堂教师不再控制学生的大脑,成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学习,培养学生先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明确未来的工作目标这一全国性的培训只是一种手段和开始。我想让训练国给予的春天流淌。我会尽快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内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慢慢探索自己的经验,以便尽快适应教学信息化。要时刻告诫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还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龄人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和合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和充电。我相信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攻击玉。我将把我所学的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培训的成果在教学发展中闪耀。
总之,这次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我带来的最深刻的经验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知识,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困惑和困扰,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完善所学的理论。实现高效课堂,尽心尽力为学生做得更好。
跟岗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为期20天的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在揭东的这20天,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都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周密的照顾,每一天都过得很愉快充实,颇有收获。
这次培训,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读书、讨论、做博客,反思、听讲座、做课题等等活动,开阔了眼界,认识了不足,促进了思考,激发了研究。
通过这次培训,通过和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离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努力需要改进的,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七年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是教育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然而在这次培训中看到,80%的教师仍然固守教师本位的观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是由教师预设好的,甚至有些教师包括本人还偏爱“满堂灌”的方式。因为这种课堂容量大,操作容易,尤其适合高三的应试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高考不变,教学理念就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因为老方法老方式似乎对高考更管用。
事实上,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如果只立足于自己的教的过程,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讲授,不管或少管学生的学情。我们深知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明白、清楚,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把同一个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即使教师讲明白了,学生也不一定就能接受,接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有效率流失。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产生,课堂上的精力流失,从而学生讨厌单一的教法,导致情感流失。20xx年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两率”调查,结果是课堂精力流失率高达38%,高效学习率不到50%。杜校长说:“校园飞来一只鸟,几乎全校教学都知道,稍有风吹草动,学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飘走了,精力流失大高了。”患了感冒的老师课堂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老师嗓子不舒服就会少讲,很多学生最怕老师遇到高兴的事,因为这时老师会滔滔不绝。问题已经很明白,教师少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少干预学生才会学得更好。学生不是等待填塞的机器,他们需要什么,想学什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所以自己亟待改变的就是观念,要大胆放心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他们,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二、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次跟岗学习听了几个课例,表面上内容很充实,但无论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应试的能力,帮助似乎并不很大,甚至有些课连教学的方向和目的都不很明确,课文内容的重点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想学或未解的问题没有得到答案。究其原因,就是在备课时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时有悖于课文的重点或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虽然我们总说语文课是“遗憾的艺术”,但也不应该让它因为教师的武断和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的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所以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教师有效的教学,学生有效的学习。我总是觉得,现在的学生要比以往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创新火花、灵光一现的思维碰撞都能完美的表现出来。
三、 要养成常常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