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精选31篇)
3、做好异地就医备案工作。先备案是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前提条件。湖口县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四类人群无障碍备案。这四类人群包括:一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也就是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二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四是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以上四类人群可以向我县经办机构提出备案申请,选择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医院,就可在当地持卡就医了,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4、加快推进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应用工作。使用电子医疗凭证就医结算是推进异地患者实现就医直接结算的又一举措。湖口县自20xx年启动电子医疗凭证激活应用工作以来,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电子医疗凭证激活应用推广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等多形式来做好我县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工作,截至20xx年6月底,完成电子医保凭证激活人数179867人,全县参保人员激活率达70.43%,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激活目标,实现了从“卡时代”迈进“码时代”奠定了基础,为异地患者就医创造了条件。
5、做好异地就医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患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涉及参保地、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及其所属省份的异地结算清算中心,就医地医疗机构等诸多单位和个人、诸多环节,存在点多、面广、线长,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结算不能完成。针对于此,我县经办人员对在异地发生住院的人员均给予了全程跟踪服务,疏通每一环节,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能够结算。
(三)目前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地医保应用信息系统不统一,各省间及不同统筹地区执行诊疗目录及药品目录、收费价格等均存在差别,致使患者在就医地与在参保地医疗报销补偿存在差异。一线城市直接结算可报销费用明显高于我们中部地区,患者自付比例低,患者更乐意在就医地报销结算,医保统筹基金将会增加支出。
二是个别医疗机构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就医地医疗机构认为异地费用会造成院方资金垫付过大,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增加了医院业务经办量。因此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
三是接入国家异地结算平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医院较少,特别是广东、福建、上海等务工人员流入较多的沿海地区,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群众的需要。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解决医保政策不一致导致的报销待遇不统一的问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较低,是影响异地结算的最主要因素和障碍,只有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政策、基金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报销补偿标准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异地结算,消除地区间差异化影响。作为经办机构,同时要注重做好数据统计,即时化解基金支付风险,确保基金收支平衡,不因异地结算人员的增多给基金带来风险。
二是加快异地结算费用清算拨付,强化协议定点医院的考核管理。解决异地就医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异地就医费用清算工作进度,及时将医疗机构垫付的资金拨付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医疗服务与协查监督等内容纳入协议定点医院考核范围,强化对协议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管理。
三是加快改革推进力度,扩大结算范围。加大工作力度,使更多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让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较为集中的乡镇、社区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方便群众。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篇19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围绕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能力,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改革任务
在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工作方面,以打造规模最大的现代创新资本产业园,建设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集聚发展,建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力争“十三五”末,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超5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50亿元,形成金融创新资本发展的区域优势。
二、改革主要成果
1.创投股投企业成批引进。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积极招商、服务提升等举措,目前,区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已达33家,注册资本24.4亿元,管理资金规模34.4亿元,管理资金规模全市领先。
2.投融资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首家天使投资基金—毅达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资本1.1亿元,由区政府和高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出资,初步构建起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系统性、全方位的投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对不同类型投资资金的需求。与股份公司合作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它能有效整合政府、信托、银行机构、风险投资及担保机构等资源,为范围内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咨询等各项金融服务,成为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同时,网络金融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城市建设基金等系列新型金融业态和产品,构建较为完整的'立体金融服务体系。
3.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效应。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后,对创投机构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一批资金实力雄厚、运作团队精干、创投业绩突出的知名创投企业已与我区对接洽谈合作。近三年来,出资1.2亿元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服务公司5家,注册资本4.2亿元。正在推进与泰国正大集团洽谈合作设立正大凯盛农业产业基金,总规模20000万元人民币,一期10000万元人民币,政府和正大农业母基金分别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
4.投资服务资金初具规模。近年来,已有近20家企业累计引进股权投资资金3.2亿元,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提升了企业规范运作水平,带动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企业在接受股权投资后,相继进入新三板挂牌运作轨道。20xx年,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现金流、雏鹰融、企益融、电商融等投贷联动服务资金已达4.3亿元,其中服务18家企业1.38亿元,有力扶持了我区企业发展壮大。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专业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所投资的20多家企业中,已有8家成功发行上市,绝大多数项目都实现了资本的快速增值。
三、具体改革创新举措
(一)政府积极引导、目标制订先行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通过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区科技金融发展方案》、《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镇区园目标考核实施意见》等,将金融工作改革任务、信贷投放、创业投资、企业上市等工作纳入金融业、部门和镇区园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引导增加区域信贷投放,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二)推进平台建设,加大招金引银
在率先成立投资机构集聚平台。20xx年5月,区创业投资中心揭牌正式投入运行,张国华市长亲临现场揭牌。创投中心以打造规模最大的现代创新资本产业园,建设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与南京等地知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各类投资基金,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股权投资体系。目前,创投中心已入驻3家科技金融服务公司、18家创业投资机构和18家私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32亿元。
(三)健全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引导
20xx年,相继研究出台了《区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合作创业投资机构评审办法》、《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激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鼓励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入驻创投中心的企业享受多方面扶持政策,其中主要有:
(1)创投或股投企业,享受50万元一次性启动资金补贴;管理公司,享受20万元一次性启动资金补贴。
(2)入驻房租第一年全免,第二年补贴一半;管理公司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给予2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3)投资区初创期科技企业的,经认定可按其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风险补偿,最高补助额为300万元;投资不成功导致清算或减值退出而形成实际投资损失的,可再按其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风险补助,最高补助额为100万元。风险补助不足弥补,可再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风险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