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33篇)
不幸的意外,使她双目失明,甚至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偶像张海迪的一次报告使她受到了启发,增强了乐观生活的勇气。她潜心学习推拿技术,获得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她白手起家办诊所,解决了十几名残疾人就业问题,并免费传授推拿技术,让100多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300多名脑瘫患儿经过她的治疗,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有生之年多回报社会,多帮助别人。”朱丽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创办的推拿诊所成为第一批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加盟企业。除了基本的生活支出外,她每年把大部分收入捐赠给社会,贫困学生、残疾人家庭更是她资助的对象。
朱丽华还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工作者,担任着省盲协副主席、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市盲协主席等职务。她协调起草制定了《盲协内部管理条例》及《盲协组织机构工作规范》,使盲协组织工作有了更具体的章程;组织视力残疾人参与业余交流慰问活动、学习盲文等。
她还连续五届当选嘉兴市政协委员,为残疾人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朱丽华始终认为,爱心是需要传递的,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5
她,身体纤弱,似乎弱不禁风,却有着坚守公义、敢於发声的非凡勇气;她,白髮苍苍,已是古稀之年,却怀着心繫国家、呵护香港的家国情怀;她,曾延续了家族的财富传奇,但爱国爱港的精神财富,才是她最令人感动、值得敬佩的。她的名字叫:伍淑清。日前,“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公布,香港的爱国爱港一面大旗──伍淑清女士获得提名,是21位候选人中唯一的香港居民。
持续5个半月的暴乱,令香港满目疮痍,市民吃尽苦头。有人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公然撑暴纵暴;有人为收割选票,不愿与暴力割席;有人担心引火烧身,不敢向暴力说“不”。偌大一个香港,有那麼多民间组织,有多少“顶天立地”的男儿,唯有一位“弱女子”伍淑清勇敢地站到了国际舞台,大声的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香港”。
“坚守公义”不是说说而已,需要坚定信念和非凡勇气;“爱国爱港”不是抽象概念,需要身体力行、始终如一。黑色恐怖笼罩下的香港,伍淑清的品质特别难能可贵!
作为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监察顾问,伍淑清今年九月专赴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演讲。伍淑清指出,特区政府修例初衷用心良苦,却被示威者骑劫,她说:“一小撮示威者的意见,并不能代表750万香港人”,她还强调,极端示威者举着“人权”大旗,却破坏公物,使用暴力对警察及市民造成身体伤害,本质上侵害了与其持不同观点市民的基本人权。
那次发声后,伍淑清父亲伍沾德创办的美心集团旗下几十家餐馆、西饼店,不断遭到香港破坏,其中还包括美心拥有特许经营权的星巴克、元气寿司等店舖。就在前天晚上,上水广场的美心香港地又被纵火烧了。
但这一切,并不能动摇伍淑清揭露真相、反对暴力的决心。在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她表示,“现在很多香港朋友为了保护自己不发声,特别是商界,很多朋友有很大的企业都不敢发声,因为怕被打击,这是很可悲的。”
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并存,不同群体拥有各自的价值观,这是人们的自由;但香港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法治。暴力就是暴力,违法就是违法,界限分明,不容混淆!对暴力违法行为决不能纵容!越是暴力疯狂的时候,越需要更多有良知、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香港人站出来止暴制乱。在商界,比伍淑清家业大得多的人不少,从香港和内地捞到好处的人也很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向暴力坚决说“不”!相比之下,伍淑清的无惧无畏、大智大勇,实在令人敬佩!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6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的事迹在浙江、湖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等领导都对她的事迹作出批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褚银良更是号召全区上下向“支教奶奶”周秀芳学习,并赴湖南长沙看望了周秀芳,向在湘鄞商代表介绍她的事迹,鼓励企业家们助力家乡爱心人士的公益项目,将一个人的义举变成一群人的善行。
昨天,中华慈善日。这是属于周秀芳的不眠之夜,全国道德模范、CCTV年度慈善人物等重量级荣誉,同时落在她头上。
事实上,这几年来,当她的故事传遍浙湘两地,当我们一次次为她刷屏点赞,在我们心中,她早已经是令人仰望和学习的道德楷模。
这些荣誉,于她是实至名归。
记者写的第一篇报道,是她在“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年度人物榜上列首位。此后的3年里,记者开始追随她的身影,记录关于她的每一个感人故事。
她是一道光,会发热,有能量,照耀到了那些贫困群体。她的故事,也为有公益之心的鄞州人、宁波人、浙江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行动的方向。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7
“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赋予的力量,再艰难的道路,我们继续着征程……”最近,在广西百色市,许多人都在动情地传唱着这首名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为哀悼因公殉职的黄文秀所作。(7月1日,人民日报)
对于百坭村的村民来说,黄文秀这个名字饱含深情:北师大硕士毕业的女娃娃,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让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增收翻倍。习近平总书记称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从革命老区走出来,又投身于贫困山区建设,面对险情,朝着受灾群众方向笃定前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让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这是一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产党人,她以无悔青春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纵观历史,“逆行”也是我党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革命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负重“逆行”;灾害第一现场,党共产党员率先驰援;灾情最重的地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正是这些“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在砥砺前行中亮起了党旗,照亮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 逆”的是环境险情,书写的是时代命题。有人说农村是“3亿人离家的世界”,黄文秀却说“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将“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绽放芳华。面对的恶劣的天气,她选择做风雨中坚定的“逆行”者,“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的初心,朴实而坚定,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行”的是英勇无畏,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回顾20__年3月刚上任时受到的挫折,黄文秀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她把自己的扶贫路比喻为“新的长征”,从“新手”到“熟路”,面对险阻从未退缩,也不曾放弃。如何寻找扶贫最佳路径,彻底改变贫困面貌,考验的是党员干部克难攻坚的智慧,检验的是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越是紧迫,越要实干,越是困难,越要突围。
“冲”的是大爱大义,擦亮的是先锋底色。“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黄文秀决口不提家庭困难,毅然投身到最艰苦、最偏远的乡村山野。即使是在陪护父亲做完肝癌手术不久,仍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连夜冒雨也要返回岗位。她像一名战士冲锋在前,将火热的青春化作号角,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砥砺前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这条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与初心永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读懂“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8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