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精选32篇)
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无不让人动容。她的行为无声,却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 篇22
“你们仅仅用40多亿元资产就创造了上百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这一点比我们强啊!”在颁奖结束后,担任演讲嘉宾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英,专门找到陈陆文切磋,发了一通感慨。而陈陆文在感谢公司团队的贡献之余,进一步向本报透露,今后将继续坚持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在自身行业的投资,并将争取在境外上市。
“金广实业已经从单一的冶炼企业,成长为拥有一条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集镍、铬、锰矿开采、冶炼及不锈钢制造于一体,在国内该行业规模处于前四位。”陈陆文说,为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他们已经在津巴布韦、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建起了矿石基地。“最近为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计划投资50亿元,在广西防城港建设年产1.2万吨的金属镍项目。在这里可以发挥矿石进口的便利优势。”
陈陆文还呼吁要支持工业企业的品牌打造。如日本、美国、欧洲有很多世界性工业品牌产品,销售价格是中国同行的很多倍。“这需要很多代前仆后继的努力,需要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形成长期稳定持续的支持政策,不能变来变去。这样中国才可能诞生出若干国际巨头品牌。”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 篇23
10月16日下午2时许,在千余名党员干部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盲人党员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嘉兴是党初心始发之地,也是“勤善和美”的文明福地,“勇猛精进”的干事热土,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先进典型,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9月21日,晚报推出了深度报道《盲人朱丽华用初心照亮未来》。9月22日,市委书记张兵在该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她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0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掀起了学习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争先创优、追梦奔跑。
10月16日下午,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在朱丽华18分钟的报告过程中,掌声4次响起,回荡在嘉兴大剧院。来自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也讲述了她们眼中的“朱大姐”“朱阿姨”,真实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不少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 篇24
“吴天一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到现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动了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介绍,20世纪50年代末,吴天一院士和他的妻子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吴天一院士发现这些建设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不适症,特别是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痛苦不堪,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一名医生的他,当时下了一个决心,要攻克高原病,守护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的生涯中,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求学精神,使吴天一院士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李晓东深情回忆。
扎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医学研究,除了坚定和坚守之外,李晓东认为,正是因为吴天一院士为民服务的初心,矢志报国的理想,求实进取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品格。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中,他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服务人民,用科学报答祖国,用最真实的经历和最昂扬的精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一名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是吴天一院士的学生。他表示,高原医学研究的核心就是人类如何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吴天一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充分利用世界上最优越的高原缺氧天然试验场所这一难得的地理优势,常年投身科学研究,60多年来不断推动高原医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他说,吴天一院士对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人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榜样作用。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他对高原医学研究的执着和坚守,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和使命。就像吴天一院士所说,年轻一辈生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拥有伟大的使命和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应该珍惜这些机会,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 篇25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每当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我的心就像不断跳跃的音符,摇晃颠簸。是的,祖国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鱼和水,鱼离开了水就没有了生命,水没有了鱼就没有生机,变为死水。
看着祖国日益强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自豪。穿梭在城市间的羊肠小道转眼间变成了宽大气派的柏油马路。一栋栋高楼,一个个旅游风景区满载着中外游客……想起当年过的穷苦日子,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可是我们的同胞没有就此停留,而是一往无前全力拼搏,才有了母亲今天的昌盛繁荣。我们只想说:中国妈妈,我爱你!
想想祖国的过去,尽受屈辱。面对那些一直对中国这块宝贝垂涎三尺的饿狼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清政府腐败无能,把自己的土地一块又一块的分给他们。为什么?因为闭关锁国使中国已经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变成了落后国家。政府是无能的,可是中国人的爱国之火是不息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坚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是他们用爱国谱写的乐章让祖国这首歌唱响了世界!
今天,我们不会再面临生离死别,不会再面临枪林弹雨,不会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是生长在肥沃的泥土里,有着辛勤园丁的修修剪剪;有温暖阳光的照耀;甜滋滋的雨露;温柔白云的遮挡……那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爱国?
无论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工人农民,还是有优厚待遇的白领、工程师、领导,都可以用自己的心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只有像他们一样做好我们自己。我们要从小就树立起爱国意识,尊老爱幼,坦坦荡荡,诚实守信,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至理名言永不忘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少成多,水滴石穿。
其实爱国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相信我们不会愧对祖国这片沃土,让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 篇26
王娅作为普通的电网退休女工,默默坚守心愿30年,帮助着有需要的人。即便生活清贫也要倾其所有,即便生命的最后也未曾犹豫。她像蜡烛,燃尽自己最后一点能量,照亮寒门学子的求学路。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坚持三十余载毫无保留地做好事。她把小我融入了人间大爱,把爱心传播给广大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生动实践,体现了新时代国网人的责任担当。
每当想到王娅大姐,我就感觉充满了力量!工作的26年间,她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先后担任北郊220千伏变电站值长、海光寺基地站值长,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坚守在变电运行的岗位上,从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大姐爱岗敬业、专业专注的职业操守让我十分钦佩。习近平总书记来津考察时寄语国网人“继续努力,再创新高!”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履职是责任,更是使命。对于我而言,被授予了“创新型一线劳动者”的荣誉,要牢记嘱托,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用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响身边的党员群众,用担当、进取、作为的实际行动激励公司的干部员工,切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走在建设“三型两网”,争当“四个先锋”的前列。
从1985年开始,王娅大姐已经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再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她无私忘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要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创新开展“黎明+”活动,沿着她的足迹,将人间大爱和志愿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用真心、真情、真意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