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通用34篇)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是喝饮料吃东西,还是和长辈一起时,一定要先让长辈先吃先坐先走,作为小辈的要时刻尊重长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认为孩子小,都可以让着他们,等孩子大了就会做人的,把好吃的好穿的都只让孩子先享用,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错觉,认为他们生下来就是享福的,大人们就是他们的佣人,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撒娇,让大人很头痛,其实都是大人溺爱所致的!
在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 篇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 篇7
开学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弟子规》,这是我认识的第一本关于孔子的书籍。对于这位新“朋友”,刚开始时我可并不欣赏它。
漫不经心的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开始发怵,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意思。我不情愿的朗诵起来:“弟子规,圣人……咦!这是什么字呢?”我奇怪的自言自语。随手翻开了字典,找到了这个字。我本以为自己已经记住,可读到第二遍时,我又忘记了。“真烦人!”我大声喊起来。妈妈走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把刚才的一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亲切地说:“这是一本国学书籍,里面讲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妈妈还耐心的讲了讲里面的内容。听了妈妈的话,我又继续读了起来,读到了:“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一段时,我明白了: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我为我自己能够理解这些道理而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渴望能把它读懂。渐渐地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位新“朋友”了。
我发现,通过读《弟子规》不仅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还直接引导了我的行动。有一次在课间游戏中,一不小心我把梁辰语的胳膊给碰伤了,我本想给他道歉,可又觉得这样做太丢人了,不好意思说出来。回到座位上,我心里很不安,仔细想了想,突然《弟子规》里面的一句话在我的脑海中展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一想到这句话,我心里踏实了。我走到梁辰语身边,诚恳地说:“对不起,刚才是我错了,我不应该使劲儿推你,还把你的胳膊弄伤了,请你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再玩的时候我会注意的。”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更加喜爱我的好“朋友”《弟子规》了。它是中华传统的美德,更是我道德行为规范的指明灯,我要把它牢牢的记在心里。
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 篇8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惫。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娇惯孩子。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要那个吧!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席,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而忽视了正确的圣贤教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