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严以修身心得体会(通用30篇)
坚守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把群众放到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到很低的位置,不打官腔、不摆架子、不说官话,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坚持感情上贴近群众,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自觉从群众需求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坚持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
摒弃私心与杂念。私心杂念是对党忠诚的最大敌人。时时处处检修纠偏,经常为思想拍个X光,看看有没有“短路”、“断路”、“回路”,看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方面有没有偏差、扭曲,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立即扑杀。时时处处秉公除私,增强内在的意志和力量,抑制头脑中因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私心杂念,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纯洁,做到无私无畏天地宽,把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作为终身事业。时时处处涵养正气,多些清心寡欲、少些追名逐利,多些埋头苦干、少些花里胡哨,多些浩然之气、少些歪风邪气,把对党忠诚,砥砺为廉洁奉公的政治品格,转化成锐意进取的实际行动。
三、修德行高洁之身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人,才智方能用得其所。正因如此,提出,严以修身,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摆正身子。身正,才能影正,才能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要对照三根标杆正身。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德,党员干部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要注意把个人的价值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结合起来,从自身条件出发,立足本职工作,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在增强自觉、持久深入、落地生根上下功夫。对标公民道德规范。就是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从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对标内心道德戒律。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实际上,这“三畏”就是一种道德敬畏感,是精神上的自律。老百姓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心中有道德戒律,就会怕被人指指点点,怕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也就会“思”出乎理智、“做”有所顾忌、“行”不忘法纪,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这种道德敬畏感,是政治上成熟、道德上自律的表现,是为官者应有的胸襟和气度。
常照镜子。加强道德修养,就要像每天照照镜、洗洗脸那样,持之以恒地抓长抓常。要以五面镜子常照自己。以古代先贤为镜,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采取扬善弃恶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精华,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自觉。以革命先辈为镜,继承和弘扬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以身边模范为镜,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英雄气概、大爱情怀和优秀品格,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以党纪国法为镜,把法律当作成文的道德,把道德当作内心的法律,使道德“软约束”与法纪“硬杠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反面教材为镜,从中汲取“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的深刻教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当然,人前被聚光灯照着、干部群众盯着,有监督有压力有节制,镜子里的自己可能光鲜亮丽;照镜子要照到家,使之成为自觉鉴别美丑荣辱的重要途径,真正做到慎独,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促进自己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监督和无监督一个样,系紧风纪扣,不做“裂缝蛋”。
净化圈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一个“提倡正气,反对邪气”的强大正能量场,会让人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向上向善向美。所以,净化圈子极为必要。事实反复证明,小圈子里不只是些小事、小节、小问题,其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要想清楚“三个交往”。想清为何交往。“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尽。”要抱着相互学习、见贤思齐、取长补短的动机去交朋友,不要有什么贪念私欲。想清与谁交往。交错一个朋友,就等于掉进诱人腐化堕落的一口泥潭、一口陷阱。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识破拉拉扯扯、搞感情投资者的诡计,远离特别想当官、特别敢花钱、特别能套近乎的人,拒绝素质低下、趣味庸俗、社会交往混杂的人,对自己了解不多、背景不清、目的不明的人,保持高度警觉。想清怎么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要追求淡泊俭朴的境界,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番畅谈,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清清爽爽地交流思想、推动工作。净化社会圈,只要坚持讲党性、有原则、守纪律,分清公私界线,不交不三不四的人,不收不明不白的礼,不去不干不净的场所,不做不清不楚的事,砥砺清正高洁精神品格。关键要向内下功夫,注重生活细节,提高文化素养,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高雅向上的兴趣爱好,摆脱低级趣味,切实把高尚的精神追求,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对严以修身心得体会 篇7
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修身不严的具体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根源是什么?怎样做到严以修身?本期对此进行讨论。
正视修身不严的问题
多次谆谆教诲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但面对席卷而来的物质浪潮,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缺乏、党性迷失,宗旨淡薄。他们有的信仰缺失,喜好求神拜佛,与“大师”为伍,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有的道德沦丧,莺歌燕舞,纸醉金迷,视公序良德为无物;有的大手大脚,热衷于“造盆景”“装门面”,作风“飘浮”,等等。
修身不严,党性不纯,如社会溃疡,不可小觑。修身不严不仅是对责任的亵渎,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损害着自身形象和政治信誉,虚度了光阴,贻误了前程,终是误己。修身不严更是一种浪费,浪费了党和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和政府资源,辜负了党和群众的期盼。修身不严,就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使群众失去安全感,使政府失去公信力,使社会失去凝聚力,同时影响着党群关系,透支折损着政府形象,动摇着党的执政之基,可谓危害猛于虎。
正心方能修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党员干部修身不严,禁不住考验,关键是其内心发生了畸变,为私情私欲蒙蔽了心境。众多落马的官员忏悔中,无一不诉说人生是从思想蜕变、心理失范开始走向滑坡的。《大学》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个人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心不正必然会导致身不正,缺乏对党的拳拳赤子之心,对群众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思想上就会麻痹大意,行动上也会麻木不仁,修身则会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的首条,是由内而外的约束和要求。“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党员干部从严修身做人、为官从政,首先要做到“心正事正”,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无论小事大事都能把得住小节。无论事前事后都能守得住规矩,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挡得住诱惑,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
砌好信仰基石
信仰如山,仰之弥高,行之愈奋;信仰如河,流之弥远,饮之愈甘。严以修身,就要保持信仰的本色,砌好信仰的基石,不忘初衷、不悔初心。
信仰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公正为民、敢涉司法改革深水的“庭前独角兽”邹碧华,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心血防风固沙的“四有”书记谷文昌,抑或是胸怀大局、勇于担当的“移民书记”赵久富,都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展现着一个共产党人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反观当下的另一些干部,有的不思进取,甘做“鸵鸟”官;有的滥用手中职权,大搞权钱交易,破坏党纪国法,肆意逾越法律高压线,究其根源,就在于信仰的缺失。信仰之峰一旦垮塌,就会陷入权钱色的深渊。近年来落马的 “大老虎”、“小苍蝇”,哪一个不曾有过“光辉岁月”,哪一个不曾有过信誓旦旦,但随着信仰泉水的干涸,他们逐渐失去了为民服务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