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4篇)

2024-08-03 02:50:09心得体会打印
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4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近期我所在党组织开展了党员学习。我积极参与党小组关于此次活动的学习与讨论,通过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的认真学习,我有如下体会。第一,作为党员要勇于践行群众路线。....

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国家对解决备受人们诟病的“大学行政化、衙门化”问题决心很大,不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写入了“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的主张,而且也有明确的态度,令人高兴。但是冷静一想,心里还有点儿不够踏实,因为一些深层问题和相关问题好像还来不及进入人们的注意。

  大学去行政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二是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看,大学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而不是被政府高度管制和主导;从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看,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力量应该取代以行政为中心的权力系统,全面实行教授会制度和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行政系统只是一个办事或服务机构。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大学行政化”是一个存在,这个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前提。不改变这个前提,仅凭一纸公文“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有可能事与愿违。

  “大学行政化”实质上是全社会“官本位”意识及其体制的产物。除了学校干部行政级别的明确化外,还有讲师、副教授、教授相当于科级、正副处级还是副厅正厅级的说法。在官本位体制内,这种对应的确便于学校同政府部门的同级对话和对等接待。这或许是一种无奈的被适应,因为不适应,就会与这套体制格格不入。后来,有人发现“被行政化”其实也很受用,因为他可以在这套体制内获得权力所有者的同等利益,于是被适应逐渐变成了主动适应乃至积极追求。

  从行政控制的角度来说,“大学行政化”意味着把大学纳入了与政府对等部门平起平坐的位置,在“官本位”意识主导的社会里,人们通常很容易将“大学行政化”看成是对大学教育的重视和对学术的尊重,是一种“抬举”。然而正是在大学被行政不动声色地“招安”的同时,实际上也逐步丧失了办学的主体地位,毕竟有对等,就有同上级或上上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于是“政府对大学的行政管理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

  改革决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不改变社会的“官本位”体制,不改变政府对大学的高度管制和主导模式,简单的大学去行政化很可能让大学活得更加窝囊,而且有苦无处说。在一个连和尚都有级别的官本位社会里,如果连说话的分量甚至机会都没有,还能有多大作为?所以,我们还真的不能笼统指责一些人士的忧心。“官本位”体制不改,“大学去行政化”就是一句空话。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系统行为。

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治党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稳。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发挥创造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坚实基础,也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强民富、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和有力保障。

  加强理论学习,必须提高认识,在解决思想问题上下功夫。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需要,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鉴别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要从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事关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真对待理论学习,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发生,切实把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落到实处。

  加强理论学习,必须改进方法,在解决效果问题上下功夫。要提高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在学习的形式和方法上动脑筋、想良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按照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原则组织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笔记、有体会、有收获。请进来辅导与走出去考察相结合。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思想认识问题。理论研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适时召开理论研讨会、汇报会、交流会,提供最新的理论观点、超前的知识信息、鲜活的典型经验。会前准备和会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会的召开前做好相关资料的学习,并拟好发言提纲。在会后,要求参会人员根据拟定的思考题目,到带着问题学理论、带着问题想事情、带着问题干工作,从而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

  加强理论学习,必须健全制度,在解决动力问题上下功夫。实现干部理论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干部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学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主要领导带动班子、班子带动干部、干部带动群众“三带动”活动,从而构建理论教育工作的新格局。要细化理论教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完善考评体系,促进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不断探索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新机制,通过完善“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学习档案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学习通报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形成科学的干部理论考核体系,使理论学习真正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加强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在解决学风问题上下功夫。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始终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桥梁,转化是关键。要善于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更好地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快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实际问题。学习理论要求深、求透、求精,只有学习到位、理解到位、运用到位,才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真正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改进,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发展上有明显成效。

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大学行政化”最致命的问题是大学从内里发生糜烂。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等,一律由行政官员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大学内部的所有竞争,都变成了对权力的争夺或者向权力本身献媚的竞赛”。教授和教育家被边缘化,大学的机体和灵魂就像烂苹果一样从内向外发生病变。大学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迅速改变。20多年前,一位教师被认为不适合教书或者学术前景不佳而被劝改行搞行政是一件很令人沮丧的事,他会觉得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到后来则变得十分荣耀而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人生追求。因为他切实地看到当行政干部的好处,他可以掌握一定的资源,他有权管老师、管教授,甚至年轻的科长、处长也可以“很自然地”训斥老教授。大学行政化的过程,是教授的主体地位丧失并蜕变为被统治者的过程。

  大学行政权力是怎样获得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力量的呢?除了行政权力来源于政府的授受外,还在于大学行政权力实际上是行政与学术两种权威的叠加。在大学,谁都知道“教授”名头是个好东西,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敲门砖,因此不少行政干部都要想方设法弄一顶教授帽子戴在头上。教授帽代表荣誉,是名;官帽代表权力,是利。教授帽和官帽兼得,那才叫名利双收。于是行政官员便可以占尽所有。他有的,教师没有;教师有的,他全都有。他既是行政领导,也是由此可见,“大学行政化”的一个对应伴生现象是行政管理干部的“教授化、学衔化”,这种情形甚至延伸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结果导致教授学衔泛滥,越来越贬值。因此与“大学行政化”相并的另一个弊端是行政干部的“教授化、学衔化”所导致的教授价值的稀释、矮化以及大学管理服务和教学科研职能的混同。在当今中国,“教授的滥化”不仅导致这一特定职称严重的的价值缩水,也进一步削弱了大学教授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使之更加远离了大学的主导席位,助长了“大学行政化”。“大学去行政化”首先是改革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模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充分遵循大学教育规律,赋予大学合理的、充分的自主权,使大学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其次是改革大学内部的治理模式,由官本位回归学术本位,明确学术主导和管理服务两个系统的职能边界,既要革除教授的官员化,也要革除行政人员的“教授化、学衔化”,让“教授”职称回归其本原意义。在大学内部,教师的利益要得到保障,教授的地位要切实复归,学术的价值要高过行政权力的价值;校长是教师和教授会遴选出来的,处长、科长等行政岗位完全是一种分工和选择,不再是一种被争夺的异化的权利,院长、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等甚至如境外某些学校一样要轮职,就像学生轮流值日扫地一样,而学术的价值则是大学最高的也是永恒的追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