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2024(通用32篇)

2024-08-25 17:51:25心得体会打印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2024(通用32篇) 通过近两个月的培训,自己在提高团队执行力、积累党的理论知识、处理群众工作、运用公务礼仪和了解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这次党校学习,我在思想上进步很大,希望大家跟我一同进步,因此现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三、认清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普陀区委党校宋静为我们讲解的《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战略》以及上海市委党校何海兵讲解的《社会管理创新》,使我看到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家喋喋不休地传播着中国威胁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有待解决;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境内外的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从未停止过骚扰;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严重影响着党的威望和党群关系;无序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将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种种因素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稳定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等等,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瓶颈期。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此关键时刻,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与党同心同德。

  四、学习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能力

  上海市国资委顾美华副教授讲解的《管理干部的沟通艺术》,上海市委党校董幼鸿副教授讲解的《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上海市委党校柳恒超副教授讲解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试》,上海市委党校张志海副教授讲解的《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赵勇讲解的《提高行政执行力》,同济大学郭永康副教授讲解的《走进你的心里----领导者演讲沟通技巧》,普陀区有线电视台记者天越凡《新闻发布会案例实训》这些知识的充实,提高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升华理念、强化学习,要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优秀的党员干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工作中,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要有创新精神,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去处理好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五、理念改变环境,知识改变命运

  通常我们认为“区位优势+倾斜政策”是上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这些专家学者的零距离接触后,我才认识到先进的理念更是这个城市潜在的动力,准确地说,是理念改变环境;否则,我们很难去解释为什么同处一个区位的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很难去解释为什么江苏乃至全国只有一个华西村。周末,我实地考察上海郊外的黄家埭村,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770人,20xx财政税收任务900万元,村庄统一规划,村级流转土地统一管理,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承包给大户种植,每年按800元/亩兑现给群众,盘活农村土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今的上海已不是烟囱朝天、机器轰鸣的工业经济上海,而是文化气味更为浓厚、科技含量更为显现的知识经济上海,我们参观上海纺织博物馆,真正见证了纺织业在航空、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地价高得惊人,据说商品房售价每平方米高达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但仍有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上海,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这里人才济济,具备知识技术资源优势,所以说,是知识在改变上海的命运。事实上,知识何止改变城市的命运,更具体地改变着人的命运,在上海,也有靠知识取得事业成功的桐梓人。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把经济发展的落后归咎于历史与区位,很少在自身上找原因,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无论是领导本地经济发展,还是充实个人精神世界,都应始终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的较大差距,今后如何摆脱贫困、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我想,心理上最需要做的是,既不能有“黔驴技穷”的自卑,更不能有“夜郎自大”的孤傲,既不能固执己见,更不能无所适从;行动上最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新理念结合实际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靠发展解决困难,用创新应对挑战,以实践赢得机遇!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2024 篇13

  党校是干部培训主渠道、思想建设主阵地、党性教育大熔炉,是红色学府、信仰高地,肩负着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等使命,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党校优势,不断把党校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智力优势、理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优势,锻造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聚焦理想信念坚定,培养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培养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聚焦宗旨意识,培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忠于党忠于人民。聚焦作风优良,培养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品质,突出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聚焦清正廉洁,培养党员干部淡泊名利、心存敬畏,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聚焦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和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党校主业主课,聚焦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在培训方式上,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集中学习与基层调研、理论教育与实践锤炼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培训效果。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2024 篇14

  人们常用“蔚然成风”来形容某件事正在逐渐发展、日益盛行,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风气看似无影无形,却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想法,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观念和角度。而对于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的党校而言,更需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铸魂,让党校思想建设形成常态、蔚然成“风”。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要以“实施《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契机,扎实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培养一代又一代能肩负重托、担当时代重任党的好干部、人民公仆。

  弘扬学习之“风”,让党的理论更能“润物无声”。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孕育和培养干部“摇篮”的党校而言,更需要立足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的“桥头堡”地位,不仅要讲好党的理论“有字之书”,也要用好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教学的“无字之书”,在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学习的热情带动人、感染人,以理论滋养干部为国利民的“初心”、引领担当奋斗的“使命”,让党的理论如“细雨甘霖”般沁入党员干部心底,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善育朴素之“风”,让党的理论更具“民生温度”。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而让“民生温度”成为一座城市自带的“恒久温度”,成为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而这种自带“接地气”的朴素之“风”,自然会让人们有一种亲近感。对于党的理论而言,固然有其高瞻远瞩、顶层设计的高度站位、战略布局,但在教育引导党员学习、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方面,党校也应以朴素之“风”善育干部、培养人才,让干部切实感受到民心为本、民情所系、民意为怀,让党的理论走下只能远观、不可近瞻的“神坛”,使其更具“接地气”的“民生温度”。

  营造清朗之“风”,让党的理论更具“高度站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把党校办成锤炼干部党性的“大熔炉”,成就党校理论建设的“象牙塔”,还需从着眼长远、统筹“一盘棋”的制度建设层面入手,还需树立其不可撼动的权威性地位,落实好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坚持从严治校、严抓实管,方能全面提高党校的教学、科研、咨询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党校办学治校水平,让党的理论更具统揽全局、指挥若定的“高度站位”,推动新时代党校工作因时而动、因势所需,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党校思想建设蔚然成“风”,还需弘扬干部学习之“风”、善育为民朴素之“风”、营造治校清朗之“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