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大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5篇)

2024-03-16 20:32:16心得体会打印
大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5篇)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纵观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礼记大学》凝聚了儒家学派关于人生与社会,道德与政治等问题的思想精髓,表达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均不无积极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大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一、关于《大学》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

  1、内容简介

  《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举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几个层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2、作者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曾以“忠恕”去应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

  二、读《大学》的感悟

  对这本书最初是在中国哲学史的课上,应老师的要求每天读点书并坚持打卡,《学》是这一学期中打卡的第一本书。

  对于《大学》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大体意思就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无论是意诚、心正、身修,还是家齐、国治、天下平,归根到底都是有了知识作为支撑。探求知识就要明知万事万物的生存规律。作为学生,追求知识是我们现阶段必备的生存技能。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浮躁的情况,比如期末考试来临,面对几天的复习时间,一本后货的书籍,没有重难点,通常我们会感觉无从下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中的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在浮躁的情况下,在处在迷茫中时,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要轻易被其他事情干扰,学会在烦躁的时候静静回忆思考自己反思,独善齐心的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去对待你身边的人和事。大学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地方,有些人会在安逸的时光中碌碌无为,有追求的人才会不急于求成,静而不躁,深入思考,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好大学之路。

  读《大学》就是要发扬品德,提高修养,增强自己的生活魅力和升华自己的人生,一个拥有良好修养的能带给大家和社会的正能量的人,才会得到亲人朋友乃至社会的认可。作为一名大学生,认真学习,把握自己,求知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修养道德品行,做到从善而终,而行善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修养自身不能心有恐惧,心有喜好,心有忧虑。在成长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理智,只有用理智来控制感情,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集中思想左右自己的行动。

  《大学》一书教会我们很多学习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准则,用良好的品德修养去生活,去生存。加强自身的学习才是根本是最重要的,进而充实完善自己。在社会坚定自己的正心和善良,做到言行一致,出淤泥而不染,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化身边人,少一点的计较多一点退步和帮助,得到自己提升和灵魂净化

大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一纸通知书,一张火车票。父母眼中的高等教育,我们心中的浮水年华。人生仿若一场与上帝的赌局,而我们现在的赌本就是这最美年华。谁都在向往着这个年龄,谁都想着重返20岁,因为一切都不是定局,4年的高等教育终究会将我们打造成什么,观者都寄以期待。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这迷茫的青春,我们又如何走出心中期盼的行程?

  那年飘落的树叶又一次告别了枝干,恍惚间我们入住象牙塔已有一年半的光阴。人们常常在品味着社会百态,而身处大学的我们也在描绘着这个多样的校园,演绎着别样的青春。

  曾记得去年酷暑下提笔挥汗战场的我们,前进的目标早已让这社会的主流思想所占据,除了大学已容不下任何另类的想法。不知是对是错,起码我们是有目标的,我们是有梦想的,我们的步伐是一致的。大学总是以各式各样的新奇引诱着我们,我们仅仅需要往前走一步,走出高考,走向向往的大学。

  那场9月的雨将我们的喜悦毫无保留的挥洒着,就如久居牢笼里的小鸟,自由让人如此的舒畅。可接下来又该飞往何处,又有哪一片天空是属于自己的,迷茫着,困扰着,依旧寻不回前进的目标。回想中学时代,我们只是被潜移默化的树立着考大学的目标。谁曾想过进入大学的我们会是怎样?会成怎样?应试教育没有明确的说法,中学老师不曾解释,没有人为此铺下轨道,由此,社会百态终究扎根。还记得去年的我们怀念着高中,转发着“仅仅高中的我们才有着梦想”的说说。而生活的步伐不会应我们的念旧也停止,它时刻前进着。

  大学该如何度过?我们自己摸索着。选择提笔奋战考研的,选择宅居宿舍打游戏的,选择活跃人群忙社团的。谁也不知道谁的道路是对的,这是真正由自己做的决定,在大学这个父母触及不到的象牙塔中,我们畅所欲为,毫无分寸。谁也不能说谁走的路就是错的,360行,行行出状元是谁都知晓的。在这里,我们知晓了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好多事情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不再过着仅有学习的单调生活。

  汪洋中,我只是泛泛的一滴。随着潮流涌向了校园。带着无比的好奇,随着热心的校友,提着硕大的行囊找寻着四年暂住的宿舍。初见舍友,几分憨笑,几分热度,像久别的老友,友情在这狭小的空间内急速升温,都在有意无意的表现着自己的成熟,都在熟悉的升学过程下施展着交际方式。于是,仅仅几分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一同游荡于这个陌生,略显几分辽广的校园,一同置办着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都是这么的忙绿。

  为期10天的军训告一段落,新鲜的上课方式,新颖的课程科目,新奇的社团组织,无一不展显着我们大一的无知。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9年义务教育后那熟悉的升学适应机制能用上的寥寥无几,不能仅靠“条件反射”维持“生计”的我们寻求各式各样的方法求得指导。在这渐渐熟悉的环境下,那份事事警惕的意念终究随着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扭曲。一本正经听课学习的,吊儿郎当时不时去课上打酱油的,床与游戏分分钟在身边的,27天形成的习惯终将被长年累月的潜意思击溃。行于此,心中的大学已具雏形,这个你我他,这条漫漫长路,必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