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2篇)
这天早上,我先帮奶奶喂鸡,然后帮奶奶打扫鸡舍。打扫鸡舍的时候,我心都碎了,因为鸡舍里到处都是鸡屎,到处都是臭味。但是看到奶奶的辛苦,我赶紧抓起奶奶手里的工具,不顾泥土开始干活。下午开始里里外外拖地,把整个房间拖得干净明亮。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腰痛的厉害。我才工作了一天,腰疼。更何况爷爷奶奶年纪还那么大,每天还要干那么多活,更别说地里的农活了。
所以借这个机会,我想帮爷爷奶奶做更多的事情。第三天,我开始在地里干活。第四天,我开始学习给爷爷奶奶准备一顿饭。假期第五天,我回去了。虽然,在这个假期里,我没有休息一天,是在劳动中度过的。但是能帮爷爷奶奶分担这么多家务,心里还是很甜蜜很开心的。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从小,妈妈就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渐渐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学会了不少家务活。以为自己对家务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可是,最近的一次家务活着实让我深有体会。
我的第一件家务劳动是做菜,我把菜洗完后放在切菜板上,我刚想切菜,难题就来了:菜是要切大还是切小?菜要拿多少?刀要怎么拿才不会切到手……这么多问题差点把我搞晕了。我把目光斜到妈妈身上,在一旁“观战”的妈妈马上走过来,教了我正确的拿刀方式,还告诉我,菜一般要拿三根,要切成中等块状……
在妈妈这个“军师”的指导下,我终于通过了切菜这关。现在终于要炒菜了。切菜都难不住我,炒菜还不是小儿科?我露出轻蔑的表情。当我刚把菜倒入锅中时,油突然从锅里溅了出来,手都被溅了一下。还好我反应快,赶忙把锅盖拿来盖上。我妈吗听到声音从客厅赶来,对我说:“你炒菜前先得把锅里的水蒸干,不然油和水碰在一起不炸才怪呢。”
“知道了。”我有信心的回答道。我又把菜提起来,快速的打开锅盖,把菜丢进去,“滋……”菜一放进热锅里,我立刻把手收了回来,感谢锅没把我烫着……继续学着妈妈的样子“熟练”地把菜炒熟了。
在这次做饭的过程中充实又快乐,是我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感受。本以为会累得不行,后来做完家务劳动,反而会觉得活动了筋骨,轻松了许多。而且抽一些时间用来做家务,也是一种缓解学习紧张的休息,也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通过这次做家务事,让我明白了:原来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并不是很轻松,反而很辛苦。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经过一周的劳动,我们有辛苦的付出,也有劳动的回报。我们的付出是身体上的汗水,我们的收获是精神上的升华,是我们的劳动周体验。
欧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完美的新人要在劳动中培养,为了劳动”。是这周的劳动周,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实更深入的理解。在劳动周期间,我们从事简单的工作,如地板护理、玻璃、楼梯支撑、走廊等。每天,他们中的一些人打扫宿舍,一些人洗浴室.....可能很多同学不屑于做这种小事,总想做点大事。其实一切都需要脚踏实地,每个细节都需要做好。没有事事认真负责的精神,什么都做不好。古语有云:“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我们要培养这种做事做事的好品质。
这次劳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在校大学生自主培养,接受社会的洗礼是多么重要,可以借鉴一下劳动周的经验。在超快更新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越早接触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量力而行,这关系到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就业。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我们需要靠双手去创造生活,靠技能去创造明天,所以我们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劳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社会的压力。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荣耀。不要像以前一样看不起劳动。劳动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防止我们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劳动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使我们树立起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哲学。它让我们意识到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我要活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前有吃苦,后有享受,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劳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一要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贯通一体化。学校要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从劳动意识、劳动体验到劳动创造进行全面布局、整体设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教育,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初中要注重劳动知识、技能教育,高中要注重职业劳动体验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注重工匠精神培育,高等学校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二要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劳动实践和劳动教育。小学低中年级要以校园劳动为主,通过开展做好个人卫生、打扫校园清洁、种植绿色植物等,让学生感知劳动乐趣,培养劳动意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以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农场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劳动、公益志愿劳动、基地实践劳动等,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志愿奉献的精神。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通过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增强学生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要提升保障能力,确保劳动教育长效开展。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力度,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角度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劳动教育扎实长效性开展。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篇31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