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感悟(精选31篇)
此次宝墨园“三下乡”,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珍惜。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能一起参加三下乡,认识这么多朋友,为了共同的目标,付出自己的真心。机缘难得,唯有珍惜。珍惜今天,珍惜生活,珍惜让我富有!
第二、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份工作,一次活动,都需要去精心策划,需要去细心准备。未经深思熟虑,肯定会忽略了很多细节,以致顾此失彼,那就会对工作造成诸多不便,降低效率。细节永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敌人。
第三、团队意识。来自不同协会的成员,在一起工作,一起宣传亚运知识,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我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是做什么工作,一切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
第四、沟通交流。每个人不断地都会有些新的想法与体会,也许是喜悦,也许是忧伤,经常与队员们谈心,听听大家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感想,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集思广益,或是彼此分享喜悦的心情。
第五、主动。主动考虑团队里的大小事情,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动地提出疑问。这一个个主动,虽然简单,却意义重大,让我了解到更多,学到更多。
第六、理解包容。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们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像自己那样做事,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他人。学会理解,包容别人,包容社会,包容世间的一切。其实从下乡的筹备活动到整个活动的结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次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共同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虽然在商量过程中,往往会意见不一致,但我们都能互相理解。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体谅,更加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当然,在我们这次活动取得丰收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也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对下乡的总体认识还不够深刻,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准备工作跟实际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细节也还考虑或做得不到位等。但我们依然相信,有收获,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活动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完整的实践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用我们所学的去回馈给予我们更多的社会。一步一脚印,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乡村每个角落,让希望在乡村中蔓延。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了下乡的再次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学生三下乡感悟 篇20
这个暑假没有选择回家,没有选择空调与西瓜,而是在有炎炎的夏日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起初报活动也只是临时起意,想的自己是长治本地人,回家时间无所谓,而且根在长治随时都可以溜回家去享受属于夏天的那份宁静。
但随着第一天的实践活动的展开,我的思想也在实践中升华着。热热的集合时间,早上八点,随已不在是复习周早七点起床的恐怖噩梦,但连轴转的感觉也绝非是让你能精神抖擞的良药。黑眼圈,蓬松发,带着迷离味道的小眼神和宿舍的烘臭,我们集合了,本以为老师会详细交代一番,本以为第一天上午就是去适应环境,本以为的本以为,这些终究是本以为。当头棒喝,迎面而来的就是卸货,同学们快来帮忙呀的声音,豆大的汗水落在文体中心的篮球地板上,溅不起涟漪,却能映处劳累的模样,左手一件矿泉水,右手一箱方便面,胳膊肘里夹起一个大的新崭崭的热水杯,大踏步的走进文体中心,跨过三道接种秩序封锁线最终抵达。一上午终是腰酸背痛,但护士长不会给我们任何停歇的机会,下午的行动才是我们志愿活动真正开始的起点
我们公卫人与社区接轨,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就是熟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熟悉居民健康情况及给居民进行健康知识讲座,而下午乃至七天内的一项工作便是录入居民的健康档案与随访档案,档案内容繁杂,且好多信息并不在同一页,因此录入档案需要两人,一人负责摘抄誊录寻找,另一人负责用电脑录入信息。一开始我们都不熟悉工作,手忙脚乱的,一会不是他找错念错,就是我点错录错,我们好不热闹,半小时才录完一份。但慢慢我们对工作熟悉后,默契也随之而来,到后来我们的录入速度甚至超过了老师,当老师挽留我们的时候,一种属于自已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团结协作不放弃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想这正是我这次实践所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当你真正了解社区的工作是你就会明白,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并不像你想象到的那样清闲。整个东街社区一共居民三万人,建档两万人,可管理团队只有几个。在我实践是,曾经配一位老师一起加班到一点半,那天上午体检来的人特别多,我给老师写管,老师抽血,我们从早八点抽血抽到中午十一点,但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血样有时间限制,我们必须赶在下午两点之前把居民的血样化验,并部分送检。就这样我们一直做到一点半,才下班。当你穿上这身白大褂,你就背负起了这身衣服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即使夏日炎炎,大褂里的衣服湿透;即使为老人大声说话,口罩的防护层已满是汗水,但责任就是使命,医生必须担当。我为自己是名医学生而骄傲,为自己做今后从事的职业而骄傲。
大学生三下乡感悟 篇21
我作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服务队的成员之一,赴广安追寻伟人的足迹瞻仰伟人丰功伟绩,深切缅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并对广安当地的明月镇做了实地调研。
在领队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冒着酷暑参观了邓小&平故居纪念园,先后瞻仰了
邓小&平铜像、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和邓小&平故里。通过参观,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奋斗的一生,增强了爱党、爱国、爱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纪念园出来,我深有感触。伟人已去不可追,但其精神却永远成为千千万万有抱负青年的学习榜样。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同学们在追慕伟人的同时更要沿着伟人的足迹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把那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铭刻入自己心底,时时鞭策、督促自己。
参观了小平故居以后,我们服务队一行赶往市区附近的华蓥县明月镇实地调研,先后参观和访谈了两个养猪场、一个养兔基地,以及一个兔肉加工公司,详细了解了公司和基地的规模、流程和发展情况。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乡镇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学院的优势,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经过协商,我们学院和镇政府计划在明月镇建立一个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培养我们的学生党员队伍,让学生党员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练和成长。
本次社会实践有我们学院图书馆、档案、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各个专业的同学,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成行前,我主要关注农村和农业信息化的问题,查阅了很多图书、网站和档案资料,对四川省的农业信息化状况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详细的了解,为向农村和乡镇科技管理人员讲解农业信息化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可是当我们同明月镇党委书记访谈的时候,发现明月镇这个在广安还算不错的小镇,也只是在镇长和书记的办公室里面有一台电脑,农业科技人员几乎没有上网条件,感到目前四川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者说是农业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此次对明月镇的实地调研,我对农业信息化感悟很深。窥豹一斑,由于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基础上开始的,在四川这个农业大省,信息化的进程更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表现为:
(2)信息管理基础薄弱,投入分散、重复建设,一些农业数据库存在互相复制、投资大但利用率低的问题。农业网站内容缺乏行业特色或本地特色,网站的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信息的标准化和时效较差,网站建立了但资源建设却跟不上,缺乏对一手资源、实用资源的开发。
(3)信息市场开发刚刚起步,还处于机制不健全,信息发布程序不规范、信息用户不成熟的阶段,误发或误用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
(4)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地区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致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基于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四川省的省情,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的对策:
(1)建议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从宏观上制定政策,进行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有步骤有侧重点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发挥大型网站的整合联动作用,以龙头带动龙身、龙尾,从而既发挥了大型国家级农业网站的信息导航功能,又展现了区域性网站的地方特色,以点带面,提升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