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汇报2025(精选32篇)
作为一名出自农村家庭的青年人,我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我清楚地记得,免除农业税以前,不论各家土地是否耕种,无论是否丰收,农民每年都必须上交农业税。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增长了,政府实施免收农业税政策。农民种地不但不用再交税,反而享受国家财政下拨的农业补贴。这一政策被广大农民称颂。在实施合作医疗政策以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生存与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很多农民生病不敢去医院,就是因为他们承担不起医药费。很多得重病的农民因为没钱看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主要由政府出资,农民每年只需交纳几十元钱就可享受合作医疗。医药费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都可报销。此外,还为重病农民提供重病补助费。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已经得到改善,农民看病得到了极大帮助。在实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之前,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中途辍学打工,有些孩子甚至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党制定并实施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政策。现在,农村孩子上学不再是难题。基本上,每个农村家庭都能供得起一两个小学生、初中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在探索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
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的核心。一个人必须要有事业观。我们必须要有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事业观。纵观中外古今,无论在哪个领域奋斗的人,要想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宏伟事业,都必须要把个人的事业观与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事业才有奋斗的价值,这样的事业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且在全世界都享有声誉,靠的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的“中心轴”。从事业观来说,有了正确的事业观,还必须要有正确的工作观作支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必须要牢牢把握住执政为民这根“中心轴”,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千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思民之所忧,行民所思。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执政为民,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中央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是根治领导干部片面政绩观的良方,也是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良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执政为民当作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的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靠的就是用执政为民这根红线贯穿始终。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才可能大有作为,其人生才可能大有意义大放光彩!我想我也要用这种观念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大学生思想汇报2025 篇7
尊敬的党组织:
党员培训班的学习,加固我对党知识的认识,通过学习党章、党史、“三个代表”思想等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思想信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时刻鞭策自己在同学当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自己菲薄之力,响应组织安排。当然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仅仅做这些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培训班学习,我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此又不由自主的回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在这艰苦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处于既无经验可据,也无相当可仿的困难局面,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指针,披荆斩棘、前仆后继,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向科学性的历史飞跃。
当前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势一片大好。社会在不断前进,党的力量也需不断加强。因此对党员素质更是高要求。让我们看看孔繁森、陈金水这些中国共产党员的楷模、榜样。他们的公仆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共产党宗旨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真挚热爱人民与自觉发挥党的优良作风的高度统一。而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员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这就需要在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认真学习,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自觉培养群体意识,与同学团结友好;要从严于律己、爱护他人、关心集体出发,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要树立起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