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5篇)
五、感悟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学识高深,什么是创新思维,八天的学习时间在人生历程中何其短暂,但这次清华园学习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行胜于言,重在实干。我们要把实干成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重在实践,重在实干,重在落实,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知识更新、扩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让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真正成为工作的成效!牢记开学典礼上戴清华大学校徽时的庄严宣誓: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把这种平等与自豪感化作动力,努力争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师范大学齐鲁名师研修班”,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大城市的教育深深撼动了我,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先进发达的教育设施,扎实有效的教育思路,让我透过表面真正感受上海的内涵魅力。面对这些,虽身在异乡,改革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创新教学思路的种种想法却时刻涌上心头,所以上海之行,更多了一份结合实践的思考。
一、 感悟:校长是精明干练的作风和务实求真的态度的结合体
我们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多名教授的讲座,听他们介绍了上海的几所名校,也聆听了几位名校长的报告,感觉不管老校新校,各校都有鲜明的特色,各校校长都是精干的业务型校长,他们的报告更让我对各校的特色有了深刻的了解,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国家课改学校课改我的学校课改”的报告,刘京海校长已经六十二岁,从开题他就抛出 “对课改难以落实的思考”这样的话题,在话题中,他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担忧的情绪,在中国搞课改很难,因为所有的政策和制度都是对着应试教育的,而非素质教育的,我们要提倡的素质教育没有相配套的环境和氛围。刘校长则能够尽量减少这样环境的干扰,完全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出发,如学生们缺钙经常磕到,为此他们开设轮滑课,学生喜欢数学实践,他们开设了测量课,还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游戏、戏剧、乐器进课堂、跳舞、动漫加上速写课程等,办出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学校。听着刘校长的讲座更让我定势了上海校长的形象:精明能干,务实求真。
从他的报告中,我能感受到他特有的教育思想,求实的工作态度更让这种思想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深刻地领悟到学习的根本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这种能力来源于课堂上有效的培养,他提出了两个增加一个减少:即增加思维和动手操作 ,增加自学,减少教师的讲,要求课堂上学生能学会的一律不讲,他带领教师一节课一节课地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查,哪段内容是不应该讲的,哪句话又是废话,教师由不理解到认同,由不认可到喜欢,扎实地做下来,一个学期每个教师的课轮了两三遍,一种风格,已经定格在这所学校。这是真正的教研,没有堆积如山的资料,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种扎实的不花哨的科研让这所差校走在教育的前端。
二、实践:深化简约课堂,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带着上海的新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回去以后能够带着这样的教育思想走进课堂,继续推进简约式课堂教学。
多少年来,我始终认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所以不管面对怎样的形式,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在学校推进简约式课堂教学,我们把简约课堂定位于一种理念,那就是课堂上要减少教师的行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广泛地思维对话,达到学生思维不简单的课堂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四个基本环节。。
一种理念的推进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几年来我们做了艰辛的努力,刚开始教师不理解,我们就让事实说话,指导优秀教师带着这种理念去培养学生,打造自己的课堂,这个过程说来简单,现在大家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是从数次不成功中一步步磨出来的。示范课上学生积极的思维,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小组合作的有效扎实,学生精彩的讲和评让大家大吃一惊,实际的效果带动了全校教师的行动,带着思考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简约课堂的探索,为了让小组交流有所依托,同时也方便全班展示,我们又为每个小组配备了一块小白板,小白板的设置就让对话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就使对话有了一种依托,不再是一种形式。
在上海听了刘校长“两增加一减少”之后,我更加感觉简约式课堂教学与他们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把落脚点放到学生身上,注重思维、强化对话、关注全体。这种做法在本学期在我校举办的“烟台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和谐高效课堂建设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高度赞赏,徐国钊主任最后用“感动、震撼、期待”三个主题词做了大会总结,在LDC研讨中,教师们谈的最多的是三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这成为课堂上最精彩的靓点,同时大家也认为这应该一种长期的习惯的培养。
简约课堂的推进直接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推向高的层次,在区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推出的几个选手都不算硬实,甚至有几个从未讲过区优质课,但小组带着新的理念议课磨课,课路的设计尽量让教师少讲,启发孩子多说多议,孩子的精彩成就了课堂的成功,我们推出的十二节课都被评为区优质课,六个学科有三科我校教师夺得了第一名。这对于教师相对老化的实验小学,的确不容易,这其中,教学理念的引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海之行,让我更执着了未来的方向,那就是“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能力”,只要对学生有利的,我们将凝心聚力,坚持做到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参加了20xx年清华大学心理健康培训,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当代学子梦寐以求的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这短暂而充实的十五天学习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演讲,领略了大师们的智慧与风采,感受了百年清华厚重的文化底蕴。由于个人的水平有限,也谈不上什么汇报,我简单的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和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多多包涵。
一、感悟清华,传承校训
去北京的当天我先去了颐和园,感受了皇家园林的气息,下午三点多我们到了清华大学的西门,也就是主校门,当时我很激动,像做梦一样,我说我终于到了清华大学了,我们就拍照留恋,当时大门口参观的人很多,一般的游客不让进去,我们说明我们的身份后,保安看了清华大学的老师发给我们的培训短信后才放我们进去,我们选择了租自行车畅游清华园。我们骑自行车转了两个多小时,感觉参观了很久,好像都转完了。可是当我们班主任给我们发了一张清华大学的校园地图后才发现,我们所转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的学生公寓,外面看上去整整齐齐的,还参观了清华大学的足球场,绿茵茵的场地,红色的跑道,赛场上队员们踢的热火朝天,从观看台上发出的呐喊声一对高于一对。在场地周围也有年轻的学子们成双成对,边看比赛边享受着青春的温暖,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美丽。在足球场的不远处是篮球运动场,场上的队员个个生龙活虎,处处都充满着生机盎然,显示出强大的青春活力。这也许就是清华大学理念中所倡导的坚持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真实写照吧。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日前评出“全球最美大学校园”。入选的14个校园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唯一上榜的亚洲院校是中国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离清华大学西门一站路就是颐和园和园林园。校园西区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建筑为特色;东区校园则以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新建了现代风格的建筑物。它既具有古典的园林风格,又具有现代大都市的生活气息,我们学习的地方主要在清华创业园的创新大厦,旁边就是紫金国际交流中心,谷歌和网易的办公楼就在我们上课的创新大厦的旁边。课间我们去观赏荷花时,错过了赏荷花的时节,我们看到的只是残枝落叶,没有感受到当年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的美感,游人也不多,这可能又是一种生命的壮美吧。到了水木清华,翠绿的柳树,清澈的湖水,还有红红的爬山虎,游客多了,清华的学生也多了,处处洋溢着朝气,现代感和历史厚重感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在水木清华旁边不远处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在这里让我们体验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实干的精神,是一种包容的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清华的校训,博大精深,不光是我们为学的准则,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我们要学习清华人对事认证负责的态度,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对工作实干的精神,对我们要做的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出一流的水平,就像当年清华大学的一位学子说的那样,即使让我扫大街,我扫的也是最干净的,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工作,面对我们的生活,用正能量来感染我们的学生和周围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