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2000字(精选34篇)
书中还提到,教科研的工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校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才会有所发展。上周期中考试后,我在二至五年级组织了一次学生问卷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学习方式”“小组共进式评价”“作业前移”三大方面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三思教学已初步达到了常态化,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已成为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大部分班级建立了学习小组,在试用“小组共进式评价”,大部分班级已做到了精选作业前移到课堂上当面练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分工不合理,大家争着表现,难以合作,这说明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上还需要改进。有的班级反映出在“共进式评价”方面,学习小组的考核由教师来评分,评比时间不确定,这说明在互助学习小组考核方面评价方式还不够科学扎实,存在随意性。还有的班级反映出作业前移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学习任务不能在课堂上完成,还有些疑问没有解决,这说明作业前移在教师执行方面还存在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练的时间不够,教师讲的还是太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在小学的阶段性总结会议上做了反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
我们计划在五、六月份,以“实施三纲八目教学法,实现三思教学常态化”为主题,每周组织一次“智慧论坛”活动。由五个年级轮换主持,各年级推选在“三思教学常态化”方面做得好的教师,围绕“核心知识”“作业前移”“小组合作”等议题,总结展示本学期实施“三纲八目教学法”的具体思路和作法,达到树教师先进典型,推广典型经验,带动更多教师智慧工作,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各个问题的目的。平时还要结合本学期的“三纲八目教学法”实践阶段开展的听评课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教研部门还有一项职责是引导教师们创新,并对教师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如果我不了解前沿研究的信息,就不可能胜任此项工作。所以我还有一项必做的功课,就是树立终身化学习的观念,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学会通过信息技术走到教育的前沿。要通过多读书多学习,主动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关注学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具洞察力,逐步达到胜任现在的教研管理工作。
读书心得2000字 篇24
那天在卓越网上这本书还是在预售状态,预定后三天书就送货上门了。迫不及待拆开包装,翻开书本,发现除了开头几页彩图之外,打后全是文字,不禁有点失望。
知道小鹏这个名字是在大学时候,当时在图书馆被他那本橘黄色封面的《我把欧洲塞进背包》吸引,随意翻翻里面有丰富的彩照和文字介绍,是一本不错欧洲游记。但是借回家一个月都没有时间看,到了还书期限就把它还了。之后想在网上购买一本,发现已经没货了,也没有再版的……
打开《背包十年》,16张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但下面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我,正好印证了作者在后面所写的“视角独特才是成为顶尖旅行者的那张底牌”。一张是吴哥窟里佛祖的微笑,图片照的只是那宽厚的嘴唇,下面写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情侣抬头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写着“羡慕他们可以一起笑看风轻云淡”,旅行时要能做到真正的抛开所有,享受自由,的确令人向往。
这种境界作者磨练了十年才学会放开,旅行时对父母的思念如影随形,选择旅行而让家人牵挂担心的那种内疚感让他时常警惕自己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世界上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只要让父母知道你是爱他们的,孩子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光荣和自豪。作者的父母为了让他实现理想给予他充分的自由,而作者不负家人的众望勇敢大步往前走,这不就是互爱的表现吗?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光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书中的内容是写了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当我一次过把全书看完之后,才明白作者和编辑把书设计成没有图片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多姿多彩的图片会掩盖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的。
去旅行,很多人都概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但这里似乎还忽略了很关键的东西——健康和欲望。貌似健康的我们,其实都暗藏着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事,但又有谁能预知明天?其实无论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识达到了顶级程度,不管你有没有钱和时间,哪怕你是残疾,只要你想,就能达到。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走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有点消极但很实在。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两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女主角上网寻找愿意交换房子的人,她们相互交换了房子,过上了对方的生活。其实偶然让自己抽离一下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逃离那喘不过气的工作压力,换换风景转转心情,接触新鲜事物,也许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正常人,正常人过正常的生活这叫妥协吗?偶尔去旅行这叫背叛离开吗?世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喜欢的事情想做就去做,想太多只会死脑细胞。
“所谓生活的艺术,是指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点滴趣味。所谓艺术的生活,则是那种享受点滴趣味的心情。”很喜欢“用心”二字,生活就是要用心经营。周末了,看一部想看很久的电影,可以写一篇观后感,看一本有价值的书,也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打扫一下房间,抹抹桌子擦擦地,整理一下旅行的照片,尽管一切看起来有点无聊,但日子久了,回头看看,总有意外的惊喜,看看以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发现积累变成了收获。
“在旅游圈里流行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带不走。可这就足够吗?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付出了笑容,他们得到了什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大学时有位老师,上课时跟我们讲,她说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把眼睛带上就好啦,把一切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应该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保持纯真,不要奢望会得到什么,因为我们可能给不到你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付出过的笑容。
“所谓坚强,不是在灾难前面不哭,而是要笑着面对以后。”我曾经经历过一次痛苦,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人生无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从现在开始。
读书心得2000字 篇25
这个暑假我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