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3篇)

2024-08-03 23:58:58心得体会打印
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3篇) 假期拜读完《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我心中是无限感慨且久久不能平息的。与其说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倒不如说是吴老师用自己从教四十余年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文字为载体,以爱为名,传递给我们所有走在教育之路....

  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再分享一下读书的各种乐趣吧!

  读书的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的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

  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篇18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

  以主人公阿Q活动为线索,《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批判阿Q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

  兔子的怯弱,狮子的凶心。狐狸的狡猾”这是鲁讯用《狂人日记》来形容农村土豪劣绅的品性,赵太爷父子是当时农村土豪劣绅的代表。小说中,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善性,而是因富贵尊显而骄横,又因腐朽没落而怯懦。剥夺了阿Q最低的生存权利。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却以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的面目出现,惩治向吾妈求爱的阿Q当革命的风声传到未庄,卑谦地称阿Q为“老Q当看到革命风暴势不可挡时,又投机钻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破坏力量。

  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Q活动是露,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Q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城里的活动则轻描淡写。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

  写出旧中国的人生,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艺术手法精湛绝伦,《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千古不朽的名著。

  为我留下了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历史小说《故事新编》除外)呐喊》收集了从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小说14篇,鲁迅先生在荆天棘地的艰苦环境里运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战斗。于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从1924年至1925年创作的小说11篇,于1926年8月出版。当它一收笔,《阿Q正传》享有世界声誉。便被介绍到美、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已过去七十多个年头,《阿Q正传》从它诞生至今。阿Q已成了常挂大中国人民口上的一个常用名词,阿Q精神”也成了自潮或讽刺他人的用语。

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篇19

  那么,我又在读着些什么呢?

  在这个飞驰的时代,一切都在快餐化,快得让人无法品味、让人喘不过气来。读书,也如此。不知从何时起,我觉得自己也浮躁起来。似乎学习的浓度和深度,与速度紧密联系起来。

  从开学那天起,我就机械的忙碌起来。《呐喊》、《沉沦》、《家》、《子夜》……我像坐在行使的列车上的乘客,每一本书就像窗外的风景,在我眼前一掠而过!突然有一天,我停下了,问自己读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大脑一片空白。对书中人物、故事情节,远比不上对影视剧的印象深。那些在我眼前闪过的文字,好比组装车间流水线上的零件。我成了识字的机器!多么可悲呵!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忙?还是因为这个时代对高效率的要求?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阅读只是用堆积的知识来充实大脑;只有思考才能使我们读过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多么简单的道理,我懂,却没能做到。我把读书当作是任务、是作业,并且像机器一样高效率的工作着。

  记得我曾问过父亲,余秋雨是不是一个很有名的作家?父亲迟疑了一会儿,说:“他的是不错,但现在也商业化了。”我不懂,难道物质的发展注定要以精神为牺牲品吗?!我们有了速度,却没有深度;有了许多新书,却没有新的名著;有了更多的作者,却么有更多的作家;有了更多的.创作形态,却没有更高的创作水准。经济起飞,科技发达,纵然不是皇帝的新衣,但到底只能保暖。在营造经济科技盛殿的同时,是否应该给精神文化留下些许呼吸的氧吧? 读书可以益智,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读书可以明智,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启迪;读书可以移情,填补心灵的空虚,消除苦闷和孤独。无论读什么书,我们都应学会静静的用心去读,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学会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看到纸的背后;学会思考,明白其中的道理,体味它的深刻之处。不然即使是再好的书,也会被读浅、读薄。那样只会是浪费时间。

  读书这个话题永远有讲不完的东西,只要你肯静下心来,便会发现,越读会越觉得自己原来是那么的愚蠢、幼稚、浮浅。

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篇20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学习又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习又是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善于学习的人,就会增大成功的机率。自然,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快乐。书本的知识也许会有穷尽的一天,但生活中的真知却永远不会枯竭。学习是人天生的一种本事,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们,其实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最直接的学习,所以应该怀着一颗学习之心来面对工作。其实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呢?一方面应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向身边的人学习。没有学习目的,学习就会陷入误区,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使自己的学习优势逐渐丢失。向他们学习,不是因为他们是领导,而是因为他们优秀。因此,向他们学习,将会对自己今后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再一方面应加强提炼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

  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极好的、最直接的学习机会。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所经历过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所以应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古诗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从“事”中学习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万事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情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