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4篇)

2024-09-05 04:03:51心得体会打印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4篇)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房龙写的《地球的故事》,这本书被称为百年畅销的人文地理经典,人类有史以来最佳读物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起源,地理的发展。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将人的重要性提到首位。....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我最喜欢看的书是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科普类的书很值得探究。今天我又读了<<地球的故事>>一书。

  这本书十分有趣,它告诉我很多地球的故事。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地球的年龄,各个大陆的故事。

  假如我们每个人的身高体形都是类似于长183厘米,宽45.75厘米,厚30.5厘米的形状。那么,把全世界20亿人全都装到一起,就像装沙丁鱼那样只需要一个长,高,宽,各804.5的大箱子就可以装下了。听了这段话,就可能会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呢?是啊!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的想:""这不是说我们的地球人很弱小吗""但是房龙先生不会这样想,因为他做的是一个有趣而大胆的假设。

  在欧洲的大陆上公元前三世纪有一条万里长城,全长6300千米,高9米,宽6米,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条美丽的玉带,这条万里长城曾经十分成功的阻挡住梯度的万人,外来人的铁蹄。噢!想不到我们万里长城竟然会有如此大的作用!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你知道人们是怎样来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吗?你知道什么是地理学吗?美国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先生用平易近人、生动流畅的文笔在1932年写的这一本《地球的故事》,将我们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科学常识以及里面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动形象、有情有义。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已经不再是那难背乏味的,一个个我们看不懂式子、知识点。他在房龙先生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贴近生活,易懂的小实验、假设,就如同鱼儿在水里游那般灵动。

  我其实一直都不喜欢看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看这种书会头疼,里面有三分之一的我看的懂,三分之二的看不懂,尤其是一些公式。但是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就被吸引进去,但同时也惊呆了,让我不由得惊呆了是他跟其他科普书不一样的地方,公式很少,这让我这个喜欢科学,但因公式不看科普书的人一蹦三尺高,妈妈以为我哪根神经搭错了,着实让她吓了一跳。他假设每个人都高180厘米、宽45厘米、厚30厘米,那么用一个长、宽、高各800米的大箱子就可以像装沙丁鱼罐头那样,把当时世界上生活的约20亿人全部装进去。这样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大可能,但真的计算,就会发现,这个答案是挺准确的。他假设地球的两极就是用一根织毛衣的钢针,从一个橘子或柚子中间穿过,钢针穿入和穿出的两个点就是这个球体的两极,也相当于地球的两极,南极和北极。这样的假设还很多,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假设,将原本难背的式子融于我们的脑中。这让我的思维跟着一同转起来。再请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一定会想当然笼统地回答:地球就是个园球呀!但其实不然,地球并不是标准的圆球,而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两极稍显扁平。看到这我不禁惊叹道,原来,就是地球的形状,也有很多奥秘的,以前的我,一直以为地球地球,他就是个圆不隆冬的球体,哪里会想到,他竟然会是一个椭圆形!平常在电视上电脑上看到的卡通地球一直是圆形的。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故事,如:地球的构造;英国的地理知识以及中国:东方文明古国。无不让你惊叹地球的魅力。房龙先生在最后一章提到了珍惜并善待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大本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地球,与地球和谐共处。房龙先生的话令我陷入沉思。其实我觉得,不仅平常不能伤害地球,在探索研究中,也不能伤害地球。

  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孤零零的悬浮在宇宙中——地球。他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并揭开她的秘密。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地球”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可是我们真正了解她吗?她的安危我们关心过吗?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和《地球的故事》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

  当我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和《地球的故事》这本书了解到我们长期居住的地球太容易破碎时,我心潮起伏,不禁浮想联翩:地球啊,你是那样伟大,却又是那样脆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眼中很少看见自由飞翔的鸟群,耳边很少听见清脆的鸟啼声,这是因为人类在大量捕杀它们。鸟儿在被捕捉、运输、贩卖的过程中,生存与死亡的比例是那般骇人听闻——1:20。也就是说,每有一只鸟上市,就要付出20只鸟死亡的代价。多可怜啊!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海里的虾蟹少了,河里的鱼少了,田园里的青蛙蜘蛛少了,山上的野兽也少了……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被称为生命摇篮的星球上只剩下惟一的动物——人。植物也在加速灭绝。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的浓度不断增高,水中、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不断增大,自然灾害泛滥,恶化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温室效应加大,使气温一升再升,冰山溶解,海水上升,土地沙漠化,使陆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大气中保护生物的臭氧层变薄,甚至在南极洲的上空已出现了一个直径大达几百公里的空洞,幸存的生物不得不接受致命的宇宙射线的洗礼……曾经生物繁盛的地球也许会很快变得好象金星、火星一样死气沉沉。你感可怕吗?

  祸首是谁?是太阳?不是。是月亮?不是。是地球本身?也不是。哪是谁呢?是人类,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人类在改造我们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其他生物及其自己的生存环境:大量捕杀、围海造田、垦荒种植、地下开采、过度砍伐、农药使用、工业污染……

  警钟已敲响,如果人类再执迷不悟。地球这个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也许很快就会在这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消失。同学们,朋友们,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空间范围内,还未发现第二个适于人类居住的星球。倘若地球这个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消失了,那么意味着人类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和灭绝。

  地球在流泪。地球在叹息。地球已危在旦夕。拯救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母亲吧!中国有一句歇后语叫“儿子不养娘——白疼一场”。人类啊!如今母亲在向你呼唤:救救我,孩子;孩子,救救我,救救我……

  人类啊!你听到了吗?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从很久以前,我们就看似已经开始主宰了地球,我们主宰家禽畜牧,种植花草树木,决断一切,主宰一切,可是这种快乐的生活却已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可能化为乌有。

  “可是,人类却是互相仇恨,互相杀害。今日的世界,为了屠杀邻国而作出最快的反应,这就是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同类之间和平共处,友善相待,这是大自然的首要法则。人类却公然违抗这个法则,使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人类有可能面临种族灭绝的噩耗,因为人类生存竞争中的敌人在时刻觊觎着。假如人类不愿意或无力继续主宰这个世界,那么,将有成千上万的候选者等待把人类打倒,自己登上地球之王的宝座。同战舰和重炮层层密布的星球相比,一个由猫、狗或者大象或者其他什么高级物种统治的星球还是更有价值一些。因为祖先的愚昧与无知,人类误入了歧途,身陷危险悲惨之境。人类到底何去何从呢?”这段源于地球的故事,犀利的阐述了人类在几千年前所作出的愚蠢行为_战争。

  战争一直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一些糊涂的君王竟然组织了军队为了自己的利益却组织了不义战争,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提倡仁政的贤者_墨翟,他虽然身处枪林弹雨的宋国,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劝阻他人,我想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思考,他也许还思考到了国家百姓,国内的生灵,树木花草,可能他想到了更长远的地方。我们也应该保护地球不再受我们自己的摧残,保护地球,我们应该提倡从我们的一举一动做起。

  科技一直是改变生活,美化生活的必备“秘密武器”,从远古的火的发现到近代的自然科学的日心说发现,从黑暗到光明,从石器时代走到了信息时代……这一切,如今的这所有东西都是科技所改变的,我们应该感谢科技。科技让地球逐渐变成绿色的地球。

  绿色的地球是我们的希望,但改变地球就应该从我们自己的心灵改变起来,想想,如果我们能与所有的动物在一起玩耍,在绿荫下乘凉,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世博也是一种科技的交流,我希望也是这样,我希望世博会中科技的交流可以真正的改变成绿色地球。

《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今年暑假,我读了《地球的故事》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注重的是人文地理。这本书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统统放进地图里,只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把人类关心的故事写进地理学。”呼吁人们热爱地球、珍惜地球,共建人类美好的家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