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心得(通用32篇)
二、兴趣记忆
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记忆效果远远胜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老师的指导作用是如何把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感兴趣的事物,把不容易记忆的枯燥的记忆变成趣味记忆,将学生置于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基础差,不愿学习的学生尤为重要。对于那些枯燥的、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我就运用趣味记忆法指导学生学习。比如,我在讲到我国省区轮廓时,就采用一种趣味记忆法,而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我是指着地图,这样引导学生的:黑龙江省像展开翅膀的天鹅,辽宁省像个没有点的大问号,请问同学们:“青海省和广东省像什么呢?”同学们通过观察,都争先恐后的抢答:“青海像一头可爱的小猪,像一只欲奔的兔子;广东像一个大鸡腿……”其他省区的区域轮廓,我也是如法炮制。于是,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连平时不愿学习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课后的记忆也就非常深刻了。
三、思维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我也常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一些提问,以激发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南极洲》这章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为什么应选择在冬季,冬季去南极洲考察不是雪上加霜吗?”对这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都乐于思考,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我国与南极洲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即我国是冬季,南极洲便是夏季,同时南极洲在夏季有极昼(24小时是白天)现象,便于考察。这样经过学生饶有猎奇兴趣的思考,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便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万事万物各有特征,人们抓住它们的特征就易于识别,也记得牢固。教学中,为使学生对一些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了解得更清楚,记得更牢固,我还运用“特征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比如,我在讲《从世界看中国》这章中的中国地理位置这项内容时,我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让那些基础好,喜欢学习的学生在图上找出我国的纬度的范围,从图上看出我国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属于北温带。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海陆位置,学生很快便发现,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于是我国地理位置的“背陆向海”,“海陆兼备”的特点,学生便一目了然地从图上识记下来了。这样,学生不用伤脑筋地去死记硬背,老师也教得轻松,尤其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记忆便大大加强了。
四、特征记忆
对某些地区的地形地貌的教学,我也是灵活运用板画,以“特征记忆法”指导学生学习的。例如,在讲新疆的地形特点时,我在黑板上先画出新疆的轮廓图,再用粗线条表示东北部的阿尔泰山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和南部的昆仑山山脉,用色笔画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并用斜线表示这两个盆地的范围。这样边讲边画,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活地图(如图),学生从板画上便很直观地体会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了记忆,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这里实际上也运用了直观记忆法,利用地图或板画的直观性。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直观形象的兴趣性,也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事物特征,也就便于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课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教学艺术,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这才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事实,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记,翻,做,究①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②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③;翻;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④做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⑤究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新闻,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地理学习心得 篇13
一、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发展。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骨干教师又该如何做?
在培训中,聆听了方元山老师的精彩报告后,我受益匪浅。
方元山老师的讲座题目是《教师怎样成为教学骨干》,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地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这些观点给我很深的印象,方元山老师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
二、在培训中,我们还听取了余文森教授《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的报告,让我茅塞顿开,现代的教师要具有管理职能,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同时他还阐述了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三、培训期间,我们还听取了程琳副教授的《心理辅导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讲座,使我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了解自己;懂得了要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如何化解不顺心的事;做到每天以积极的情感为主,鼓励自己。通过这个培训,使我在工作中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