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精选24篇)

2024-09-28 06:34:19心得体会打印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精选24篇)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这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按照自己兴趣安排学习计划的“自我教育者”,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样做善莫大焉。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我觉得:自学的习惯,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一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我的觉醒较晚,但我庆幸自己成为一名觉醒者。我的天性喜欢学习,喜欢思考,可是之前的我可以说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现在的我,在我生命中许多重要他人的帮助下,通过学习思考,重建了自己的精神宇宙,我绝对不会去怨天尤人,我只是感到自己蹉跎荒废了几乎一半的宝贵生命年华,用血的教训买来了今日的内在觉醒。我觉得自己的外境一定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自己那些心中的纠结,愁怨随着岁月的更迭一定会冰释。我是一切的根源,我需要通过审视省察,发现自己的不足,用心发掘生活中幸福生长的契合点,从而不断砥砺,朝着心中的目标奋力前行。这让我感受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巨大力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已然虚度了过往的年华,可是从此我将奋力追赶,用尽洪荒之力,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用阅读慰藉生命,用自我教育救赎灵魂。生命中的所有挫折坎坷,只会砥砺我超然前行,甚或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我一直在路上,欢迎伙伴们与我一起携手同行!

  怀特海说过: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教育。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周教授指出: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智情双修,德才兼备,做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按照这个标准,我还需要不断努力。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往往是机械的,死板的,它只有和生活中的情境,和个人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一个教育人的基本价值之所在。之前的我非常喜欢学习,可是而已。对于所学知识缺乏消化,不能够举一反三,常常是自那儿学又还回到那里去。现在,我感到了思考探究省察的重要性,同时力求在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智情双修,通过阅读实践,使自己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将教育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过一种内富外丰的精神生活。让人性与尊严在生活的智慧中闪光。

  周教授指出:一个好教师还应该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在应试体制下,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考试,另一方面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教师是在为社会的未来培养人才,我们的眼光当然不能拘囿在好的教学质量的标准上,而要着眼培养学生“神圣的好奇心”,使其拥有“内在的自由”。正如周教授所说: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存在着这两种特质。而这两种特质的保护和培养都有赖于外在的自由。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两者都予以鼓励,最低限度是不要去扼杀它们。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向体制争得应有的的自由成长空间,呵护其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等智力素质健康生长。真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逐渐找到真正吸引自己的学科方向和问题领域。

  周教授谈到:这样的教师在现行的体制中可能会吃力不讨好。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只能凭良心做事,要有一个信念: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周教授还谈到好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受冷漠。教育关乎人类未来。我觉得,能够着眼未来的教师一定是用良心做事的教师,是有情怀有担当的教师,当然也是人性意义上秀的教师。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教师也一定有着一份淡泊宁静志在高远的人生境界。作为教育部门或学校的领导,也应该不要在应试教育方面过于功利,为这些好教师打开身心自由成长的绿色通道。

  家长也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向应试教育体制争自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其美好青春保驾护航。当孩子无忧无虑玩耍时,当孩子编织美丽梦想时,不要去打扰他,纠正他。纪伯伦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剥夺他的童年。我们无法改变体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友好的成长环境,呵护孩子的天性健康生长,培养其独立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其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而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去为了一个好成绩而拼尽全力。记得有一个关于要把孩子培养为什么样的人的一个视频,逼迫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去拼博好成绩,如同让一只鱼去爬树,天性无限地扭曲,怎么能够指望收获一个好的结果呢?!因此,孩子的未来握在他自己的手里,他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绝对不是由家长说了算,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仔细观察,顺应其天性,呵护其健康快乐成长。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的成就。不过,为人父母者所遭到的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呢?我觉得首先家长要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凡事能够站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呵护其天性健康生长,尽而引领他向着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前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教授的家庭是一个爱阅读的家庭,那么孩子自然而然自书籍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人的敌人是自己。父母做好自己,不断学习改变提升挑战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顺理成章。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这句话,应该是父母成为孩子人生导师方面的座右铭。我的孩子也曾经是一个逆反的孩子,当他对父母的话油盐不进的时候,我们感到万般无奈。可是,我们还是要帮助孩子,通过朋友届入,通过自身成长侧面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为孩子的情绪流通找到出口,总而言之,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对自己的未来燃起希望之火,让他的内在充满正能量,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终于,我们协助他战胜了成长路上的挫折,从而自己去逆风飞扬。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父母勇于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孩子自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要求孩子优秀,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周教授说: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生长。周教授谈到: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这种做法无疑是野蛮的。但家长们也是迫不得已。

  关于素质教育,周教授指出: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正本清源,追问何为教育?使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应是受教育者天性和能力的健康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在于使人性得到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从而善良而高贵地生活。素质教育可以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实质上归结为真善美的目标。

  人的生命和灵魂是最宝贵的,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善良和高贵,善良就是有同情心,作为生命对别的生命有同情的感应,高贵就是有尊严感,意识到并且在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人和人之间互相把对方当作生命和灵魂来对待。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守护人性,是教育的使命,传承高贵,是使人性得以弘扬的教育的终极使命。为了这一崇高的教育梦想,让我们一起去努力追逐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