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本7篇
在龙钢265m2烧结机上,我看到龙钢料面喷洒蒸汽,这一新技术在20xx年的烧结球团会议论文集上看到了,由首钢技术人员提出,龙钢迅速消化吸收引进此技术,并且从龙钢实际反馈,确实有利于烧结矿质量的提升。这就说明,我们工作要学会消化吸收。
七、对标方式方面:对标要从本质上找出差距,形成有效的措施,要严防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通过此次龙钢对标考察,我们看到了龙钢诸多的优点,但我们也要学会来变通学习、变通执行。
在龙钢看到龙钢烧结褐铁矿比例高,烧结矿质量好,如果我们简单的学习,反而不利于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学习龙钢采取了什么样的工艺措施,能将褐铁矿比例配加至70%。
看到龙钢高炉燃料比低,我们不能光盯燃料比,光看高炉操作有什么不同,我们更要看看龙钢在铁前原燃料的管理上有哪些差距,在设备管理上有什么差距,我们要多处着手,多管齐下,这才能体现出量变到质变。
总而言之,对标学习的关键是我们要加强落实,要学会吸收消化,要从本质上深层次对标,不能停留于表面,这样才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对标学习心得体会6
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正值金秋十月,在管理处的精心组织和统一安排下,我有幸成为第三批来青银高速对标学习的人员,此次对标学习为期十五天。20xx年10月10日早晨六点左右从站内出发,下午两点左右到XX收费站。收费站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由于长途舟车劳顿,郝站长先是为我们安排了宿舍,并让我们好好休息一晚上,然后第二天在进行跟班学习。
我荣幸的被分到了收费一班,由肖班长带队,班内成员热情大方、团结一致。第二天一早,在值班站长的带领下,规范的交接班流程,每一步都听从班长的口号,整齐划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嘹亮的宣誓:“在岗工作期间,我将珍爱岗位、奉献忠诚、遵规守纪、廉洁奉公、服务至上、善待司乘、精准快捷、不辱使命”,使我颇为震撼,随后列队接班。进入收费岗亭,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岗亭内外干净卫生,每个物品下方都有一个小标志,不得随意摆放,这也是青银高速精细化管理的一个体现。站区内井然有序,干净整洁,每层楼道内都有一个整形镜,方便大家日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并适当做出调整。
“厚德载道、止于至善”这是青银高速厚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引领职工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来到栾城收费站,首先让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把心放在站上,把站放在心上”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凡事以人为本,相互之间不存在级别的高低,随时能够与收费员近距离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得到反馈信息,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处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营造出了和谐的工作环境。
十五天的对标学习即将结束,此次对标学习对我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对我以后的工作更是有了特别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更加感谢栾城收费站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的热情帮助。
对标学习心得体会7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我较系统地自学了《语文新课标》,找出了和以往课程标准的异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课标,我有以下的感受。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突出语文实践运用。这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注重多读少写,注重阅读的体会和鉴赏能力,锻炼学生不拘一格的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会和感受。
我觉得新课标突出了“语文味”,让语文课更姓“文”了,那么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也要这样去做,在感受语文魅力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