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3篇)
虽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但雷夫却是一个通才。他在第56号教室不仅教学生各科,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且细致入微。这让我着实自愧不如。同时他对我们语文阅读也提出了个性化的见解。他提倡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这和我们新课标所倡导的大量阅读、终身阅读思想不谋而合。我觉得,这不只是巧合,而是儿童发展的真正需要。
在谈到阅读时,雷夫提出了几点举措:
首先,需要大人的指导。雷夫老师用了一个孩子挑选食物的例子说明对于孩子的阅读,大人帮助的重要与必要。我把他盘子上的"垃圾食物"拿走,帮他做更明智的选择。或许他会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会恢复体力,度过美好的一天。因为我年纪比他们大。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语是因为教师比之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这提醒了我们,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同样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应该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
其次,善用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我的学生也面临这一问题。阅读量明显不够,由于客观环境的制约,学生阅读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教师不要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还必须提供引导服务才行。然后,挑选文学作品。帮孩子挑选好书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自己爱读的书,告诉学生自己在看的书籍,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继续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如果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多找些儿童文学和网络推荐的小学生必看的书目,效果更佳。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我们时常要学生读着读那,殊不知道我们教师也是学生阅读的有效感染力。一个语文老师必须时刻去读书,用自己的行为带动一个班级学生对书籍的朗读,好读书,读好书。教师绝不能对学生阅读指手画脚,而是亲自躬为。这也是雷夫所说的榜样作用。
读了这本书之后,就像是在我的前进路上点起了一盏明灯。雷夫告诉所有的读者,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用心。不断摸索,用自己的整颗心去投入,56号教室的奇迹一定会再次发生。同仁们,也许奇迹就会发生在我们的教室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家最温暖,以信任代替恐惧。雷夫老师告诉我们,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以信任取代恐惧,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老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关于品格,道德六阶段的成长,需要终其一生的努力。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雷夫老师总是这么鼓励他的学生。
关于阅读,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他善用图书馆,挑选文学作品,推荐“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大奖”的书,对于不会阅读的孩子,他会事先让这些孩子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线上,让这些孩子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老师为孩子们开办读书会、排练戏剧。他实行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还有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来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在第56号教室,是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孩子将终生阅读,并为自己的人生而读。
关于学习考试,班训中的一条“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好好做。”他重在教导孩子怎样学习,教他们怎样都比读多少更重要。他让学生明白测验只是理解的温度计,不管考得如何,隔天太阳都照样升起。在第56教室,孩子们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上自然课是“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孩子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同时,雷夫老师也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寒假读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以一个周五晚上带孩子去观看一场棒球赛做为线索,通过在一局局球赛中同学们各有不同的表现,隐寓了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描述种种细节,旁征博引,深刻完美地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总结出“尊重时间、练习专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懂得谦逊、选择学校、坚持到底”各种要点。令我深深佩服和感叹。这本15万字的书,我用了3天时间读完,并边看书边做笔记,学到了很多很多方法。
这本书,不仅谈到了诸如“准备、专注、选择、态度、谦虚”等一系列教育的核心问题,而且还用丰富的事例及影片、书籍等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可行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要用观看一场棒球赛来引导出一系列的教育话题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也许是雷夫一时的灵感闪现,也许事实就是这样,雷夫在带着孩子看棒球赛的整个过程中就一直在思考以上有关教育的问题……而我,更愿意将这理解为是雷夫一个精心而巧妙的安排,在这背后,是一个有关教育的寓言或隐喻。
教育是基于时间的。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并没有一个界限;而教育的实质,则在于对时间一分一秒的专注。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并不这么认为。在绝大多人在潜意识里,教育和观看棒球比赛一样,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在观看棒球赛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迟到”,有太多的人提前“离场”,还有更多的人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并不能专注,他们“分心”于聊天,玩游戏、打闹,干什么的都有……
我想,如果用这场棒球比赛中的“迟到”、“提前离场”、“分心打闹”等现象来定义我们现行教育的问题所在,那无疑是十分贴切的:有多少家长,等发现孩子出了问题才开始教育(迟到)?有多少家长,在一番努力之后便给孩子贴上“就这样了,没救了”等标签(提前离场)?还有多少家长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分心)?
教育是基于“时间”的。所以雷夫会在书本中强调:看球赛,不是为了看一个结果,而是要专注地体验这一场“从开始到结束”的“精彩和快乐”。
所以他们提前准备,提前到场,比赛中认真观看并记录,坚持到比赛结束才离场。雷夫说: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教育呢?
再比如说:准时。准时也意味着时间被有效地管理。雷夫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并指出,迟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样也不尊重自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寒假里,抱着一种完成读书任务的心态,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收获了一场意外的心灵之旅。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这里的孩子大多是来自社会下层的移民家庭,他们的家庭环境似乎注定着他们只能得到最廉价的生活、受到最普通的教育,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按部就班;但是正是这些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高居榜首,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超一流大学,并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缔造了本该平凡的他们的不凡的人生。这是奇迹的结果。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六点半就敞开了门”;“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每周的作文、每月的读书心得,学生欣然接受,甘之如饴;晚上延迟放学的时间,学生没有丝毫的埋怨;即使寒暑假也阻挡不了他们来教室的脚步;即使毕业了,也不忘每周回到这间教室这是奇迹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