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首先还是要立足学校的实际,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立足于实际教研需要;运用他人的工具,不能只是因为他人的工具"看上去很美".
比如,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看,进教室观察课,老师们最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从课堂上学到东西,他们需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整体判断,然后根据整体判断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东西学习,在课堂上让他们去关注和记录某一个研究点,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了机器,难以从中找到思考和发现的乐趣;另外,集中精力于分配的观察任务,这使他们很难分心去发现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不能满足他们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这样的研究就可能使我们意识到,这种定点定向的观察方法未必适合一线教师。还有,进教室观察课的目的也可能多种多样。比如,旨在调查课堂现状,发现课改成效,寻找未来方向的调研性观课;目的在于鉴定教学水平,判定优劣,分出等第的评价性观课;意在锤炼教学行为,磨砺优质教学的打磨性观课;旨在讨论课堂现象以理解和改进教学的研究性观课……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手段,有效教研不能只有一种工具,用一种工具去"包打天下".
如果狭义地理解语文教学所教的读文,除了试背诵的那些东西,在在升学考试的试卷上考得到吗?考不到。考不到还教什么啊?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是用来教教学生学的。一堂课下来,我们总会发现尽管老师没有通过多媒体呈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但还是会发现教师是有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也有的课虽然呈现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往往偏离了那些目标。这样的悖论提醒我们的是,教学目标不是写在纸上、呈现在多媒体上的,应该是在教师心中的,并且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调整的
这次的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以谦虚谦卑的心态向其他教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通过十几天的“国培计划”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在国培计划中我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俗话说:“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变化。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要求学生能写会读,自己不会写,读书少,就无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尤其是现如今的部编版教材,对老师们语文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指导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教研员,提起了很多教育著作,特别是部编版语文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书,现场很多青年教师包括我在内都没有读过,甚至对如今的新教材也都是一知半解,没有摸透,这都是没有及时学习,及时读书的缘故。一位不学习,不进步的老师是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的。老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觉。
二、关于阅读。
部编版教材的诞生,标志着教育“一纲多本”局面的终结,部编版(统编版)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排,历时五年,100多名专家及一线教师编写而成,总主编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温教授在语文专业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他曾经说过“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部编版教材专治不读书”,在洛龙区教体局的张艳芬老师培训过程中她由中招考试谈起,分析了现如今的中考,高考。谈到了温儒敏教授曾经在高考采访时说过的话“往后的高考语文,要让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做不完题。”“这句话正在得以实现,高考改革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阅读量的加大,试卷阅读量激增,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会阅读的学生,中高考肯定是要吃大亏的”,张老师说道。
部编版语文注重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些能力在小学阶段就要得以培养,往后是要层层递进的,如果小学阶段该读的书没有读,到了初高中想要拿高分也是很难的。部编版语文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老师们要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这在之后的考试中都会得以体现。“死知识记忆时代,一去不返了”。
关于阅读,部编版教材强调突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即精读(教读)、略读(自读)、课外阅读相结合。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杨锦辉教授介绍了当下主要的几种教学策略。1+X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提醒老师们上好导读课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可以在学期初将需要读的书进行导读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学期可以安排两节课,学期初导读课,学末读书展示活动(开故事会、读后感比赛,改编小剧本等)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在学期中,进行读书交流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三、重视课后题。
部编版教材重点突出,每一幅图、课文中的每一个批注都是重点。尤其是课后题,就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西工区教研室王小敏教研员说道:“我们要聚焦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这就是考点,也是我们上好优质课的重要抓手”如果一位老师讲课过程中,没有紧扣课后题那么他对教材的把握是不够透彻的,换言之就是不知道部编版重点是什么,培训过程中众多优秀的语文教研员,在这点是达到共识的,尤其是在“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过程中,也多次提到要紧扣课后题进行教学设计.
四、教师的自我修炼。
教育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20__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为帮助工作室成员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5月6日,徐开伶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解读的讲座。
本次讲座吴教授对比了20__年版和20__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吴教授解读了新版课标构建语文素养课程目标和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中我们老师重点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语感和经验;意识和能力;内涵和情感。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这三组词是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吴教授在20__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性评价、学段衔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式的学习任务群评价,帮助老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吴教授的解读使工作室的成员们拨开云雾见月明,听完讲座后,大家讨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陈均老师谈到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引导和帮助老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也为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不断督促老师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师谈到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关注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前备课要扎实,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要紧紧围绕语文素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