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汇报(通用30篇)

2024-04-02 22:31:57心得体会打印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汇报(通用30篇)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乡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报告如下,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一、工作开展情况脱贫攻坚工作(一)落实责任不打折扣当前,我乡结合“两联一进”和“大走访、大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走访群众....

  (四)强化组织建设,确保治理有效。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发展党员XX名,培养后备干部XX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调整“后半篇”文章要求,引进农民工XX人,培育新型农民XX人,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XX人次,老年干部协会和新乡贤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进基础网格实体化、网格员管理专职化、作用发挥最大化上下功夫,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镇共划分为15个网格,安装“雪亮工程”50余个,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3起,网格员联合村级法律顾问解决矛盾纠纷57起,全镇发案率连续3年下降。三是加快信访化解力度。规范信访件办理流程,遵循因案因人因事质疑的原则,深入分析案情,找准问题症结,逐案制定强有力的化解措施,切实有效地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工作。目前共排查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80件(区级领导包案2件、科级领导包案化解10件、12345市民热线案件89件),受理率100%、满意率99%。开展专项信访维稳工作11次,共出动维稳人员300人次,劝返信访人15人次。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干部培育。依托区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按照“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三农”干部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干部队伍。二是抓好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建设一支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市场化经营理念的新型市场主体队伍。三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育一支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领头雁队伍。

  (二)推动产业融合。依托资源禀赋,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与技术。积极向先进兄弟乡镇学习,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大胆开展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加大农旅产业、文旅产业融合力度,统筹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发挥主体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在外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回引力度,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

  (四)整治人居环境。用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继续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水平。

  (五)完善推进机制。加快外引内育,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类人才流向农村,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挖掘转化乡土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文旅融合程度,推动文化振兴。积极开展市级“道德银行”示范建设工作,力争20xx年创建市级道德银行示范点2个以上,同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善治格局。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篇12

  今年以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 的发展,主动探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超前谋划,精准施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加快产业培育,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比较效益、增加群众基础性收入为目标,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全县小麦、啤酒大麦、马铃薯等优势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 43 万亩以上,粮经饲比例由 20xx 年的 73:22:5 优化调整为 74:22:4。按照全县牛羊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抓好百万只肉羊培育和扩大肉牛规模养殖两项工程,累计建成万只肉羊养殖场(小区)6 个、千头肉牛养殖场 2 个。全县肉羊存栏达到 64.36 万只、出栏 19.75 万只,牛存栏 2.7 万头、出栏 0.57 万头。

  二是做优做精特色产业。立足沿山冷凉和干旱特点,加快发展以食用菌、油料、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 8 个、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2 个,8 个乡镇和 马场完成牧草播种面积 33 万亩。紧紧围绕县域实际,突出“小而特、小而优”,大力发展肉羊、食用菌、菜籽油、黑小米、藜麦等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优质农产品,不断推进种植业结构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羊肉入选“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康源清真“焉支山”羊羔肉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爱福农业“菇东东”食用菌、丹马油脂“丹马”菜籽油、祝福油脂“丹焉小院”菜籽油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

  三是做活做实新型产业。坚持把农旅融合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依托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策划推出 乡村旅游线路 3 条,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点接待县内外游客 62.9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5 亿元,有效带动了地方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持续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范围和规模,组织电商运营中心和电商企业与各乡镇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对接合作,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同城网销,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二、聚力生态宜居,树立乡村振兴“新标杆”。

  一是加快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祁连西路(原 G312 县城过境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县城西出入口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实施 镇 、城北段路面拓宽及绿化美化和沿路村居风貌改造项目,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 11.2 亿元,实施马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二期)等水利重点项目 8 项,G30 高速 西收费站至县城道路改建工程、X018 清泉至民联公路 段改建工程等交通道路项目 5 项,G312 线绕城段、G30 高速 西出口等造林绿化项目 15 项,S590 县城至 集镇段造林绿化工程、北台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全面完工,祁连西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二是加快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紧盯从根本上解决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和农村“空心化”及“视觉贫困”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的要求和“一户一宅”标准,在各乡镇选择地理区位比较集中、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培育具有潜力、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进行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并将相对贫困人口列入公租房入住计划。鼓励支持有劳动能力、返乡创业农村人员进城购房置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鼓励支持无劳动能力、经济收入来源相对较少的乡村人口就近搬迁至乡镇或生态宜居村庄居住,有效保障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安全。全县计划新建生态宜居村庄点 7 个,新建住房 378 户、公租房 254 户。目前,清泉镇永宁新村等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三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制定下发了《XX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创建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 29 个,新建卫生户厕 4186 座,完成计划任务的 109.75%,争取年内超额建设卫生户厕 890 座。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行四级包联制度,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14 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创建清洁村庄 37 个,累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 3128.42 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1090.6 多吨,清理积存垃圾 2354.63吨,整治沟渠 558.85 公里,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 518 处,治理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堆放点 2585 处。积极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发放新膜 97.52吨,回收废旧农膜 2926 吨,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2%以上。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半年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85.4%。坚持“一户一宅、主附区分、拆改并举”的原则,聚焦农村危旧空置房、破旧圈舍、残垣断壁等“视觉危房”,全力推进农村危旧空置房拆除和腾退复垦工作,明确拆危复垦 3000 元、1 万元补助标准和发放宅基地资格证、腾退复垦土地经营权证等政策性措施,切实解决“视觉贫困”问题。拆除危旧空置房屋 3397 户,复垦复绿 1978 户,切实解决了“视觉贫困”问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