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精选34篇)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28
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湖南过年,给亲戚们拜年。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和姑外公搬来了一张大圆桌,打开了一瓶外公珍藏了很久的白酒和我挑选的一瓶椰汁,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虽然是湖南话,但我还是能听懂一些的,有时还忍不住学上两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外公笑眯眯地说:“今年过年外孙女回来了,家里真热闹!
大家吃完年夜饭后爸爸点燃了响炮,我也点燃了烟花,在空中写下 ‘20--’,我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这时,外公喊 :“春晚开始咯!”我赶紧跑回屋子里观看春晚。当倒计时响起时,打麻将的不打了,聊天的不聊了,看手机的不看了,全部盯着电视机,倒计时一结束,大家都开始互相拜年。我还得到了很多压岁钱,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外面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屋里荡漾着我们的笑声,今年的除夕夜我们过得真快乐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29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30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全家要到姥姥家拜年。
早上,我们早早得来到姥姥家,正好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在,我就把昨天晚上剩下的鞭炮给放了。我拿出摇钱树。这个鞭炮是往上喷的很好看,我点找了导火线,鞭炮冒了一会烟就开始了,鞭炮往上喷就像喷泉一样,不过它喷出来的是火药。不一会儿鞭炮就放完了,我们便去买鞭炮。我们买了一大袋鞭炮,回到姥姥家我们就开始放鞭炮了。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对哥哥姐姐们说:“我们来摆一个鞭炮阵,把导火线都连在一起,然后用香来点火。”我一说完哥哥姐姐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好。”
我们拿了一些鞭炮来摆我们把样子小巧玲珑的鞭炮摆在外圈,把摇钱树摆在里面。最大的放在中间。我们还把一些更小的鞭炮,样子只有火柴那么大的撒在里面。
导火线点着了,我们飞快地跑进屋子里。在那一瞬间,所有的鞭炮都争先恐后得把自己的魅力展现出来:有的像陀螺一样,颜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像个魔术师;有的一点着就“啪”了一声,那声音可响了,如果你不塞住耳朵,你的耳膜就可能会被震破;还有的你从远处看去就像一棵树真美,可正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鞭炮停止了它美丽的生命,我们都感到一点遗憾。过了一会我们就去吃饭了。
我觉得这次放鞭炮是我见过最美丽的。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31
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有书法、陶瓷、国画、剪纸、丝绸、酒、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过传统的节日__春节。
每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碌,我家也不例外。这时,开始分工了,我和妈妈去买糕点、汤圆、对联、中国结。爸爸去买烟花爆竹、灯笼。一会儿,家里便堆了一些大袋子。于是我也忙乎了起来。我踩着板凳,在电视上面挂上一个又大又红的中国节;爸爸把屋子四周都挂上了红灯笼;妈妈却在忙着做糕点。我和爸爸忙完了又拿来胶水贴上对联。一家人其乐融融忙得不可开交。“哎,终于收工了!”我擦擦汗水说。“妈妈,糕点做好了吗?”妈妈端来一盘糕点和一大碗饺子摆在餐桌上。我们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妈妈给我们做的糕点和饺子,谈着这一年的收获与得失。爸爸说:“过了一年,你又长了一岁了,我们也老了一岁。你要努力学习。”听着爸爸的话我真的好不想长大,每当我长一岁爸爸妈妈又老了一年。我真希望他们永远年轻。爸爸妈妈还拿出压岁钱对我说:“祝你新年快乐,健康成长,天天开心!”
今年的春节真是既开心又忙碌!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32
看着满天绚丽的礼花,我高兴地笑了。新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当然是除夕十二点放鞭炮燃礼花了。鞭炮的种类很多,有大地红,雷王,闪光雷,冲天老鼠,地老鼠,米老鼠,开心果,噼呖啪啦,精品一片红……礼花的种类有天女散花,魔力子弹头,巡航导弹……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便拉着爸爸在小区的院子里放鞭炮燃礼花。鞭炮声音最大的是雷王,我小心翼翼的点燃雷王的引线,飞速地跑开,轻轻捂上耳朵,目不转睛的盯着雷王,嘴里喊着“放炮了!放炮了!”只听“咚”的一声,威力太大了,这声音合着其它鞭炮声,此起彼伏,真是炮声如雷啊!我像打了兴奋的剂的猴子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
紧接着我又准备放火箭炮。爸爸说:“火箭炮要把前面的箭头取了,看起来不起眼,但不小心会射死人的。”我半信半疑的取了箭头,一点燃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嗖”的一声,火箭像光一样的速度飞了。我一想,爸爸说的是能射死人,因为速度是太快了,一定能行。我再一次跳起来喊“真厉害,真厉害!”,紧接着,我又放了闪光雷、魔力子弹头,冲天老鼠,地老鼠,米老鼠……
我把鞭炮和礼花放完后,并没有离去,而是观看他人放的礼花,礼花一下冲上天,“啪、啪”声不断,天空中有好多好多的礼花在绽放,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红玫瑰开放,有的像满天的繁星……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33
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时期都有她的感受和体会,不管什么体会和感受,大都是温馨和快乐的,是我们期待和盼望的日子。
小时候,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女孩子喜穿新衣服,找伙伴玩过家家、丢手捐等游戏,男孩子则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味道弥散开来的。几毛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的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院子里,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地上、墙缝里,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记的当时父亲怕我点二踢脚炸手,还用铁丝给我做了一个炮架拿着放,最近距离的感受那声炸响。
长大了,年就成了团年,就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和父亲说说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母亲聊一聊生活琐事,小孩子们拉父母的手,爷爷奶奶长、爷爷奶奶短的说在学校中和小伙伴们怎样玩,而父母则领着小孩子到村边看看农村清澈的小河沟,嗅一嗅哪泥土的清新和芳香,讲一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他们买一些焰花一类的放一放,看着玩的高兴的小孩子和洋溢着笑容的爸爸妈妈,一家人享受着那天伦之乐。我也借这个机会,找到小时候的玩伴,回忆着当年的激情澎湃、豪言壮语,畅谈着今天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感受年给我们带来的团聚。
如果我们老了,我想,就会像父母一样,早早的准备好过年的一餐餐美味,然后等儿女回家团圆,一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共同畅想美好的明天,为我们未来的生活祝福,为祖国未来的明天祝福。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集锦 篇34
1.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