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培训心得精选范文(精选35篇)
幸福有时离自己很远,远到遥不可及,而有时却又离自己很近,近到触手可得!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你的心中就会释放出浓浓的教育情怀,做一个睿智的班主任,你会不断的智慧的火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体验教育的快乐与责任,就能在教育旅途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二、与学生心灵共舞
在平时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常常听到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理,现在的学生不懂事,然后还会列举以前自己做学生时是如何如何表现的好如何的懂事,或者会列举10多年前学生是如何如何的好管理。其实我认为这是我们大多数班主任观念落伍了,不能与时具进,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因为班主任自己读书的时代与现在的时代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出现许多以往不曾出现的问题,所以才会抱怨学生难管理,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现在学生自入幼儿园家长就给孩子规定好了一项项成才的任务,至于是否快乐成长,家长或老师哪个会重视?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兴趣得不到调动,自然也丝毫谈不上快乐式学习、体验式成长,枯燥、乏味的课堂加上“多余”的能量需要“释放”,于是“铤而走险”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能仅仅怨学生吗?
我们多数班主任抱怨现在学生难教,难管理,根源在于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方法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没有触及学生灵魂,没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德育说到底是心灵的培育,“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基于这一认识,我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走进学生心灵,塑造高尚人格。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于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
班主任一定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心灵栖息,别看学生成天活蹦乱跳的,看起来无忧无虑,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内心躁动不安,敏感脆弱,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校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地方。为了让学生的心处于安静祥和的状态,我在我们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环节,如:“每周一歌”“每周一星”,每月看一部电影,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特别是主题班会,是我们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灌中班会课的最亮点,多次开过全校班会主题公开观摩课,特别是关于亲情的主题班会课,一次周梦丽跟我说:“老师,你的每次主题班会课都让我哭的稀里哗啦”,每天两谈,就是每天晨读、晚读个与一名同学交流,每周读一篇片美文,精心布置班级的文化氛围,让教室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归宿感。
心灵教育过程具有反复性,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学生自身来说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不够成熟,情感不稳定,缺乏生活经验,因而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复与波动。从外界环境来说,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斗争长期存在,这种斗争反映到学生思想上,也会造成思想品德的反复。已经初步形成的良好思想品德,也会因受到某些错误、落后思想的影响而停止,甚至倒退。不是靠一两次教育,搞几次活动,完成某一个道德行为就能够形成的,而是要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反复完成一些道德行为,并根据亲身体验和实践,深信自己的道德行为是正确的,直至这种行为形成经常的、稳固的特征时,才能够说他已经形成了这方面的思想品德。因此,德育过程必须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是常抓不懈。还要潜移默化的抓,不留痕迹的抓!
让心灵在活动中升华,当教师绝不仅仅是上几节课了事,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引导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又绝不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那么简单。尤其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教师肩负的人生引领责任就更加艰巨。如何引领学生的灵魂,单纯的说教显然不足以承担其使命。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我们班主任需要修炼我们的舞技,悄无声息的滑入学生灵魂之中,与学生的心灵共舞,那样创造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
短短的两天使我学到了也许凭借我个人两个月甚至两年不一定能领会的知识,什么叫受益非浅,我深深的领会到了它的含义.短短两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恋恋不舍的踏上归途.有人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两天的学习生活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累并收获着,学习的过程就是化蛹成蝶的过程,我的眼界开阔了,思想升华了。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智,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这是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做一个智慧全面的班主任!最后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更快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班主任的培训心得精选范文 篇3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XX区教师进修学校班主任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优秀班主任、教育专家,全面的叙说了自己独具风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和应该具备的素质。令我感触很深,使我的教育思想更是有了良好的升华!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用很长时间,用心灵来认识学生,支持和赏识学生,努力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用理解打开学生的心灵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自我及学生的心理动向,正视内心冲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处理好自身与他人关系的人际,主动帮助他人,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别人,协调好来自各方面的关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尽量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老师的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让我们把阳光播洒在别人心田,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我知道:感激不仅来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也来自于一份真诚的信赖,老师的教诲,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更要珍视学生的这份尊重,这样才能了解学生、走进学生,从而充满热情和真爱来面对伟大的事业。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老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对待学生要有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老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爱,那么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你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听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记得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老师就应该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帮助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爱要求自己。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习固然重要,但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营养素,而孩子们能从活动中获得这些营养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说出心声,能从别人的交流中收获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