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32篇)

2024-08-03 23:51:55心得体会打印
参与式教学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32篇) 20xx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刘校长有高尚的道德领导力,引领教师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强大的课程领导力,使学校的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前瞻的教师领导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和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最扎实的基础,储备最丰实的能量。在我眼里,刘校长是教育家型校长,他有党性——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取向,他有人性——对教育是人学的道德取向,他有理性——对教育基于实践的理性取向。所有这些,使他凝练理念,形成思想,“文化铸就师生灵魂,改革成就学校生机”是津南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公诚勤朴”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托尔斯泰:人们能得到的最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当一位校长能造福一方百姓、影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时,我想,他的人生价值是充分的实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以言表的,他也是最幸福的人。

  二、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更有信心

  教育者的活动不是必要条件,教育不是操作性的活动,而是合作性活动,强调适时给予,激发和发展人的潜在能力,以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一生幸福奠基。教育的灵魂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学校应该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理念指导行动,一位校长必须有正确的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感召和引领教师向着办学目标迈进。而正确的办学理念,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本质思考,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根本追求。学校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完美统一。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为学生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具体地说,“以教师为本”即学校在队伍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尊重、关心教师,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帮助每一个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以学生为本”即学校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学生是多层次多方面有机整合的生命体”的学生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人才观,“高度尊重学生”的师生伦理观,“充分相信学生”的教育教学效能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的学习主体观,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以人为本”必须重视“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包括干部修政德、教师修师德、管理重育德、学生修品德。把“将学校发展成为一所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蓟县有影响的现代化学校”为发展远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对办学有了更深的文化追求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致力于文化追求的学校,必定夯实课程教学这一根基,把握教师队伍这一关键,抓住文化积淀这一灵魂。回顾蓟县六小的办学经历,我们纯粹的教育追求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一直是家长、社会所认可的。

  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取了河北育婴里、津南实验小学、汉沽一小三位校长的汇报,也亲身感受了三个学校的课程文化。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文化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软件”,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尤其是校本课程,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此,在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大课程建设,统整德育和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即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艺锻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原则,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课程,并让课程始终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深受学生喜爱。如汉沽一小少儿版画特色课程,在少儿版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少儿版画艺术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又如津南实验小学的绿色阅读和随笔化作文特色课程:在孩子生命的深处埋下求知的种子,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慢慢的酝酿、发酵,最后转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绿色阅读和随笔化作文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校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水平,熏染了学生的心灵,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教师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载体,必须树立新教育观念,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校长怎样看待教师,对形成教师文化至关重要。在我眼里,教师不是工具,不是资源,而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们希望专业有发展,教学有成效,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渴望“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期望拥有开明的校长、宽松的环境和创造的天地。为此,既强调团队合作,又保持个人风格。因此,对教师的管理,除必要的规范性制度外,更多的是激励性制度,是指导和引领。所以,学校一贯强调教师读书,注重专家引领,开展同伴互助,力争教研同步,尤其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与效益。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是“求真启智”的重要阵地,也是德智交汇的重要渠道。教学改革关注德、智有目的交融,无痕迹交融,有规律交融,是智慧教学的追求,是智慧育人的体现,是德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为此各教研组关注基于教学道德、教学智慧育人的教研组文化与教研文化的生成,探究以“教学智慧”促进“育人智慧”的规律。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终身与学习为伴,更何况是教学校长。“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我们正处在中国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时代,虽然目前中国教育问题众多,矛盾重重,但牢骚抱怨不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客观的看待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个人而言,也许不能改变大局,但自己的学校,我们可以自主。这次的教学校长培训,三位校长孜孜以求,不断超越的办学历程和办学业绩,是最贴近最好的活教材,我为有这段学习经历感到自豪,同时也不断勉励自己,以三位校长为榜样,在教育领域努力耕耘,造福百姓,为蓟县教育做出贡献。

参与式教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3

  5.18——5.21,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