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心得总结(精选33篇)
二、英语应以语法为基础 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足点。从以上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国情来看,我国学生学习外语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靠自学拼读能力,词汇知识是学习的手段,也是检查输入与产生语言的正确和错误的工具,特别是语法知识,现在有很多公开课,都避开了对语法的讲解,那么那些语法知识学生又能否在阅读当中学会呢?我深表怀疑。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课堂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根据我国学习英语的国情,应该理直气壮地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尽量给学生营造环境,创设情景来教学,这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增加学习英语的气氛。可我们必竟是在中国,不像学习语文那样,有一个很好的母语环境,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来练习,牢固的语法基础对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显然很重要。没有牢固的语法基础往往无法很好的去进行阅读,更别说进行写作了。当然语法基础和阅读能力并不能完全成为正比,但是语法知识的欠缺会使我们误解,甚至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he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如果不懂虚拟语气,可能会误认为:h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但句子本意为:he didn’t care more about his friends. 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我适当的用中文来解释。如果全部用英语讲解,讲完后,学生直摇头,表示不理解。在新教材中阅读部分在前,中间是语法部分,最后是综合技能。这样的顺序安排的不错,阅读应该作为教学当中的第一目标,讲课时如果一节课无法完成所有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把阅读当中的一些语法项目留到下一节的语法专项中一起进行,这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定语从句是高一一年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法项目,第五单元的阅读部分中出现了一些定语从句,可以让学生先把这些定语从句找出来,等到下一节课再引导学生用归纳法把why ,where ,when这几个关系副词的用法总结出来。把综合技能部分放到后面,写作时就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法、词汇。
三、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做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要不断的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标准把对学生的非智利因素的培养,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认识到非智利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它能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内容有没有兴趣,兴趣多少跟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好的教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 探索的路很长,实践中的困惑又会成为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我坚信。一路走来,我会充实更多的能量,会坚实前进的脚步,会看到多彩的果实······ 我还会进一步深入,扎实地探索,为英语的改革尽一份力。
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心得总结 篇27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一个优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师。最近,我在闲暇之际,静下心来读了一些教育大师的著作,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尤其是教师,读书更为必要。
君不见“人”字下面是空洞洞的部分,要填满它,惟有读书。作为人,我们无法凭单薄的身躯与万物抗衡,如果想到“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人生就更一无是处了。好在世界有了一笔财富——书籍,造物主又赐给人类读书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畅游书海之中,尽情享受生命,体味自然。
读书无需附庸风雅,读书本身就是感受快乐的过程,它让人满足,使人心安。当今人皆趋利的时代,与其感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与其等着被物欲淹没,随波逐流,倒不如静下心来读点书,使自己开始浮躁的心灵受到洗涤,渐渐成熟起来。因为读书,就是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在对话。万丈红尘滚滚,我们的心容易被封尘,而读书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拂拭,得到净化。“书香人生”是快乐人生,也是美丽人生。
袖长方能善舞,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自己首先必须捧起书来。当今社会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不用说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知识从质的角度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不得不抛去因“知识渊博”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去学习,去读书。教师一旦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的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视为“老古董”,那麻烦可就大了。
只有挤出时间,坚持读书不辍,给自己不断充电,真正具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坦然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去亲近学生、感召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当代名师郑杰老师说“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教师读书使教学生涯充实、富足,使自身更有人格魅力,是一份幸福,一种美丽。
记得初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还是在读师范的时候。那时,我是带着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态去读的,对于书中的教育理念,只有理性的认识,没有实践,没有感悟,自然不会“记忆犹新”。如今,我再次读《给老师的建议》,不禁被作者的才思敏捷,文笔的深刻隽永所折服。苏霍姆林斯基带着我走进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宝库,把我领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领域。读他的书,使我感到思想是美丽的,读书更是一种美丽。
继苏霍姆林斯基之后,我又接触了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语录,诸如“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在心灵扎下根。现在,静下心来认真研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才真正理解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感受到了先生那种矢志不渝奉献教育的精神。站在《陶行知教育文集》面前,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读它使我充实,使我纯净,也使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美丽。
书像一座山,它吸引我挤入其间,攀越上去。读书,使我感受到彻悟的真,仁爱的善,高尚的美!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心得总结 篇28
一、精心备课,细心讲解,精准辅导。
精准备课就是背课标要求,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学情,即使不全写出来,但教师必“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细心讲解并非指教师包办,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而是教师把握所讲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遵照所教对象认知规律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发问要切中要害,废话一律删掉,也就是尽可能有价值提问,所有的传授过程不是教师解惑,而是在教师有效的提问下激发每位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讨论或合作交流,而后得出知识的规律,并让学生试着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就比较成功。我们坚信:“学生无差距,只有差异”,这一理念不仅是国家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写照,而且这是教师必须树立“众生平等受教育”的理念。任何一个学生并非光从分数一项指标来评价他们的作为和价值,每棵树、每朵花的成长和花期是不一样的,谁能下结论说读书考试分数高的一定对社会、国家贡献大?所以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适当点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