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3篇)
其次,重要的是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功能目标定位来看: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指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人格含义)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正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比如,像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内容是"学科结构",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学科结构,这未免狭隘而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的是学生到活动当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成功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种新东西、一种新现象、证明一个新事实,找到一个新方法,足以支撑起一个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生命。正如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金奖得主布立顿·强斯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是很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必须是非常密切、非常开放的。开放探究性实验就像让学生亲赴一次次知识的盛宴,可以自由地吸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应该让小学生不断地去做东西,教育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所以,应该指出,教师指导的含义:即指导的原则应该是到位不越位,启发不代谋,引导不指令,点拨不强加,解惑不灌输。二岗女士曾指出一点也很有启示:老师不能总是告诉答案。老师要有勇气说,不知道!老师不能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印象——老师知道所有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在学校里就能知道整个世界,就不会去探索了。这对学生个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更好促进个性健全发展应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
总的来说,在新的教育体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波。这一冲击波首先指向的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形式,然后将引起传统的"教的文化"和"学的文化"的震荡和变革,进而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路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好研究性学习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能否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真正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这样的课程具有其独特的学习意义。开设研究性课程,就是根据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要求,为了弥补学科教学在满足社会这种新要求方面的局限和不足,给学生一块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参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我们开始做这个课题研究时,说实话,我心里没有底,不知行不行,自己平时在班上又总是那么默默无闻,此刻突然做什么“研究”,是不是有点出疯头或哗众取宠呢?但是,好在同学们都比较有热情,整个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都精诚团结,并没有表现丝毫的排它性。
我逐渐融合和沉浸在小组这种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勤奋工作、热情求知的氛围中,我开始自信,我开始坚强……
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合理分工协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尽量广泛地收集与中西方文化有关的任何信息,然后共同精选与课题相关的素材。
其中对电脑比较熟悉的,我们就让他上网查找资料,做网络资料收集员;长于博览群书、一目十行的,我们就让他担任图书资料收集员;而长于文章辞句的,我们就让他作记录员和报告撰写执笔员。然后再利用群众的智慧,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报告初案。每一位成员在群众的熔炉中都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力量,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自己的潜质。
在采访过程中,尽管我们参加人员比较多,但都有各自的分工,有的扮演记者,有的摄像,有的记录,有的录音,有的为采访过程做其它服务。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奋使我们最终构成了这份理论性结题的报告,使我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理论性。
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使我们每一位都很高兴,但我更高兴的是:透过实践锻炼,使我更自信,更坚强。
参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学生的近视问题。在这过程中,我们找了各种导致近视的原因,发现许多都是由不良习惯造成的。
第一次经历这种学习,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感到很新鲜,并且学了许多东西,也第一次做了调查问卷,分发与数据整理,并且很高兴,问卷都如实地收回。在与人交流中运用了很多技巧。在本次研究之中,长进了不少,并且认知不少,觉得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与组员合作过程中,都分配到很细节,工作分配很细。每个组员也都很认真,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研究地也很成功,这或许就是团队合作的好处吧。
在这一次的调查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同学们相互帮助,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而且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重要的事情,就是人做事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团结,自己也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在这过程中,我们虽然经过几次失败,而且非常辛苦,但在我们的坚强意志下,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坚持到底的重要性。
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变的是传统的学习习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拥有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开拓了我们学习的视野。我们觉得这种体会才是最大的收获,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通过这次充满科学研究气氛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我们运用物理课中学到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指导实践,使我们研究问题有条理,解决问题有方法。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开阔的眼界,拓展了知识,培养了探索和创新意识,看到自己的能力,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参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有幸再一次参加临沂市小学语文教研盛会,我心中激情澎湃,感动于老教研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感动于各位语文同仁高涨的教研热情……感动着,也收获着,启迪着: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否则,学生,学则无趣;教师,教则无味。教学中,目标要准确,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读书,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学生特点,静下心想一想,弯下身做一做。
一、目标要准确、适当
小学语文教学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展开,循序渐进。每一学年段学生都有其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师要牢牢把握,不能超纲,要求也不能过低,浪费孩子的时间无益于孩子的'发展。汉语拼音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普通话和帮助学生阅读。汉字的教学遵循少写多认,采用多种形式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所在的语境认识和运用汉字。写字教学中,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质量而不数量。阅读教学中,要少讲析,多联系语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在品味后朗读,加深体会。古诗教学中,淡化析词解句,注重联系古诗的背景,在渲染中创设意境,把对词语的理解、诗意的感受融入到意境的品味中。在口语交际中,注重激发孩子说话表达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园地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文本,要深挖教材,联系课外以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让学生掌握的扎扎实实而又轻轻松松。
二、不断学习,深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