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30篇)
教育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编制试题进行测试,通过试卷分数定量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编制体育试题,其内容与评价标准是一种导向,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目的、方法都依其导向而变更。因此试题的指导性、全面性、适切性以及其承载学科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就成为十分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命制一份好的试卷就是一项重要的大事。
二、试题的形成和模式
试题的形成来自对学生学情的研究和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其形成过程可经历:“选——改——编”三个过程。中学体育学科的试题我们可以分为:
一是学业性评价即目标参照性测试试题卷,它包括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模式;
二是选拔性评价即常模参照性测试试卷,最常见的是结业性考试试卷。
三、命题的原则
试卷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性、人文性、导向性、发展性、基础性、科学性等。它应该体现本色,重视基础,考察能力。有效地指导老师如何教、教什么,有效地指导学生怎么学、学什么。
1、 符合教育考试的基本原则
2、 符合师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
3、 有利于师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方式的转变
4、 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四、试题的质量指标
如何检验命题的质量?一般用四项指标来衡量: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平时的练习和测试通常用信度、效度和难度来检验命题质量即可,重要考试要综合运用四项指标来衡量命题的质量。
五、会议精神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参会后,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从会议精神里领会其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用专家们的经验、方法来指导实际的命题工作,做好命制工作,从而把握考试方向,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与会的专家们指出:
1、了解命题大纲,明确命题立意和思路
命题趋势:凸显人文性,满足差异性,强调综合性,注重开放性,突出实践性。
命题大纲:命制题目不可逾越的纲要。
命题的立意和命题的思路:有能力立意和知识立意之分。
2、学会搜集筛选命题材料,揣摩命题规律
我们一般的题型就是:
第一题:(填空题、单选题或名词解释)
第二题: (判断题或多选题)
第三题: (连线题或简答题)
第四题: (专业知识点的题型)
第五题:(教师的组织能力计算能力题型)
第六题: (论述题)
3、命题时应注意的要点
①考查内容不能超出课标要求。
②合理安排试卷梯度。
③题目力避脱离学生实际,刻意拔高要求;力避思想情感有问题的命题;力避脱离文本,无问而答,缺乏深度
④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和表述错误。
⑤避免存在争议和不确切的问题。
今年市教育局关于学业考试的政策更加到位,使得学业考试与毕业、升学更紧密相连,社会家长也更加关注这次考试,因此学业考试还关系到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种种原因,全市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条件迥异,这无疑又加大了教学特别是命题的难度。目前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只有竭尽全力出色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我们:
(一)、力求有备而来
学习过程中,我们进行分小组命题,我们在全市教师中行成了5个人的团队,为确保命审题质量、力求命题再上新台阶做好了人力上的准备。今天我们还关注与体育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素材积累,为命题工作做好了物化准备。
(二)、精心打造试题
这次命题我们的理念是:让考试成为学习生活中愉快和成功的体验,让考试成为再学习和成长的历程(题干的设计、给出的资料和图片);让考试成为感受生命、健康和运动的美。
本着这样的思想,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认真遵循课标、仅仅依托教材,始终秉承如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试题都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努力确保试题内容科学准确,认真核对每一个考点在教材中的出处。对于每道题的修辞我们也都斟酌再三,仔细推敲,没有更好,但我们要力求做到更好。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生物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考察,彰显学科课程理念。
3.联系实际原则:试题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评价中”实现了再学习。
4.导向性原则:我们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实践层面的“有意义教学”和“有意义学习”,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教学确实帮助学生提升生物学素养,提升受益终生的综合素质。
5.综合性原则:构建三位目标的立交桥,全面考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我们也真的想试图通过评价引导教师落实好探究性教学。
6.人文性原则:无论是卷首语的设计,还是标题的确立、情境的创设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文学色彩,使学生能怀着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使评价成为再教育的过程。
六、我们的反思
这次命题工作进行很顺利,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满意,命题领导小组也给了我们较高的评价。我们感觉这种成绩的取得取决于:
1.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特别是学业考试的政策保障增强了我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信心。
2.命题领导小组的精心安排和把关,使得我们的命题工作科学有序,确保了质量。
3.全体命审题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精诚合作,是命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坚强力量。
七、我们的思考
1.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积极建立健全新的教学秩序,使得新课程能沿着健康、科学的轨道顺利实施。
2.加强命题队伍建设,举办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命题技术水平,力争生物学科命题质量年年上新台阶。
BIM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8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