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2024-08-31 19:21:16心得体会打印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菜根谭》中说道历事之道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品行端正,心胸坦荡的人,想想以前读的书中写到做人要外圆内方,总觉得有些不舒坦,但具体哪个地方,又说不上来。今天在《菜根谭》里忽然明白了。

  《菜根谭》中说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这句话说的就是外圆内方吧,涉世未深的人为不良习惯所沾染的机会就要少一些,而阅历丰富的人心中奸谋技巧就会多一些。老谋深算的人估计就是那些阅历丰富的人吧。当今社会一些成功的现代人,整天呐喊着累,身心俱疲,究其原因估计就在于此吧。

  按说现代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早已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喊累呢?原因在于我们历事深,机械亦深。想想一个成功合格的现代人,不仅要工作能力强,还要八面玲珑地应对各个方面的关系,对领导说不上曲意逢迎也得是笑脸相迎,哪怕领导错到离谱,你也不敢直言指出,也要思虑再三,找一个最不伤面子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说出一点个人小小的看法吧。没有几个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勇敢地说出来吧。

  久而久之,言不由衷,让自己学会了外圆内方,内方有用吗?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能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结果逼得自己人格分裂,心里俱多不快,否则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生寒凉。对于自己正确的看法意见只能埋藏在心底。

  偶尔有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勇敢地站起来,结果只能是一颗枪子被打了出去,或者是几个老谋深算的人的问路石子而已。我们看过《水浒传》的都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晁盖,一个是宋江。江山好汉的两个领导人。他们的性格直接反映了梁山泊的发展。先说说前期领导晁盖,他是一个朴鲁疏狂的草莽英雄,有什么说什么,心底坦荡。而宋江曾为一带小吏,机械很深,通晓人情世故,常常拘泥于此。结果就是宋江带领着梁山好汉招安,即使他谨小慎微也不能挽回梁山好汉的颓败之势。

  与之相反的项羽和刘邦敢冒天下之大不昧,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果刘邦称王,项羽也虽败犹荣。因为他们都是看透世态人情而不拘泥于此,开创了一代伟业。

  纵观古今历事之道,与其谨小慎微,不若朴鲁疏狂,放手一搏,成者成矣,败亦无憾。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最开始了解到《菜根谭》,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句话:“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世间万物,相辅相成,鱼能在水里畅游而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当时读到这句话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扑面之感,心想能写出如此句子的人一定是如和煦春风般的大师,隐居山林,一抬手一投足间,在袅袅茶香中笑看世间万物。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586天了,与室友们相识的日子也已经586天了,随机分配的六个人组成了257寝室,这里存着我最初的梦,这里有我最真诚的朋友。不置可否,我们每个人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彼此,喜欢游戏的人会带着室友一起“团战”,优秀的人会激励大家一起前进,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好,都希望成长为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人,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推荐了大家《菜根谭》这本书。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的方式给人以启发和警醒。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当时看到书的名字觉得很难理解,又很拗口,大家翻阅资料,互相讨论、借鉴,才明白有俗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把菜味比作世味,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古人有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

  《菜根谭》分为总论卷、修身卷、为学卷、治家卷、为政卷、用人卷、治道卷、处世卷共八卷。总论卷主要以君王的为政之事为主,结合海宇之内的百姓、庙堂之上的良吏和刑法礼法的规矩,讲述“保天下之要道”,培养正气,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坚固元气,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词诽之语。《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修身卷,“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强调君子首先要在品德上谨慎从事,品德才是根本。其中有一句“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令我感触颇深,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反观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不论是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才会活得坦坦荡荡。

  《菜根谭》文字精炼,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仿佛作者是在不经意间写的随笔一般,侃侃而谈,如叙家常,却有着更深刻的见解,短短几个字就能传递出许多人也许要领悟好多年的哲理,文辞优雅,对仗工整,虽经历了几百年,仍难以磨灭其睿智的光采。每次翻开,都仿佛是与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在闲谈,感受着老人经历过诸多风雨,看透世事后的人生感悟,只是寥寥几语,但是细细回味起来,又无一不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大学正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涉世尚浅,正是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容易沾染坏习惯、坏风气的时期,怎样保持善良的本性,始终光明磊落做人正是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的。总会听到有人说,在社会上要“长个心眼儿”,也许会有部分人觉得如果始终光明磊落待人就会被人利用和陷害,成为社会的淘汰者。我觉得,所谓的长个心眼儿并非是想着如何利用别人,如何去趋附不良的社会风气,迷失本性,而是像《菜根谭》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即使知道怎样使用诡计,也只是作为防止被利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嚼得菜根,做得百事。”《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智慧早已令我深深折服,它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表达了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及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表现了中国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相结合,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洪应明所借助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有力武器是人的生存意识,将生死问题作为价值参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希望使人们将一切所作所为都放在鬼门关上进行比量、考究,然后识别孰轻孰重,孰取孰予,从而使人们自觉改变思维定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从个体到集体,最后重构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箴言,实在是社会病态的药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