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2024-06-08 17:04:08心得体会打印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热爱伟大祖国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每一个爱国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热爱伟大祖国,就要致力于建设美好家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的本质有很多,就我们大学生来说,好好学习,争做社会的贡献者,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意识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意识,树立民族自尊与自信。

  当然,爱国不一定非得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也可以通过小事来提现,爱国之心也有小爱,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长辈;也可以爱人民、爱党、爱国。我们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强大了,祖国才能强大;爱国的先辈为我们做出榜样,如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爱国先辈们为自己的祖国而奉了己一生的传奇事迹;而我们应该好好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份力量;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祖国而贡献力量。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合格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话题。通过这次抗击疫情,再次激发了全民爱国热情。国难当头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共度难关,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个人有难,大家共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虽然我们不是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者,但是作为教师,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斗争中也有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利用网络课堂教学阵地普及防控知识,注重学生思想的引领,上好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应该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多层次、全维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与挖掘和运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从而促进爱国行为养成。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7月7日我局组织党团员到钦州冯子材、刘永福故居参观,追忆先烈伟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受益匪浅。在我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诸多勇士为了民族自强,奋起抵御外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美的乐章,他们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867—1885年,刘永福在越南期间,应越王邀请,积极援越抗法,屡败法军,立下赫赫战功,被越南阮氏王朝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回国定居,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钦州营建公馆,取名“三宣堂”,以纪念其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刘永福还曾亲率其创立的黑旗军赴台抗日,是人们心目中著名的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故居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工艺、用料十分考究,共有厅房119间。故居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100多幅画作,栩栩如生,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三宣堂不仅建筑雄伟,而且记录了刘永福金戈铁马壮丽传奇的一生。里边收藏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物,其中《民族英雄刘永福生平业绩展览》,更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游客。丰富的图片,真实的物件,充分展现了刘永福抗法、抗日斗争的光辉历程。

  冯子材(1818年—1903年),中国晚清抗法名将。青年时期便学得一身好武艺。他慷慨好义而又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令家乡人民十分敬佩。冯子材出身行伍,当过千总、总兵、提督。1885年2月,法军占领谅山,进犯文渊州,并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今友谊关)。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经过反复勘察,选定关前隘为预设战场。在镇南关大战中,法军1000多人趁着大雾偷袭镇南关,另外再以1000人屯守在关外东南高地作为后援。在战斗的危急关头,守卫的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全军将士冲入敌阵,战斗异常惨烈。法军三面被围,伤亡众多,全线溃退。镇南关一战,也是中法开战以来清军取得的一次最大胜利。

  历史的启迪永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永存。爱国主义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她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根植在蔚为壮观的祖国大地,铭刻在千千万万浙东儿女心中,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凝结而成,弥足珍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是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求实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始终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是激励我们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继承传家宝、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旗帜。战争年代的胜利,靠的是精神,建设时期的成就,靠的是精神,改革时期的辉煌,靠的也是精神。尽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但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砥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召唤人、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强大价值功能,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爱国基因、厚植爱国细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困难叠加期、心理适应期和换届过渡期,在这个关键和特殊的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发展态势,面临创业转型提升、创新发展进位、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品质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把爱国基因融入到血液中、渗透到骨髓中、镌刻在脑海中,并外化在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中国的实际行动中。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措手不及。无数的逆行者冲在前面,践行着救死扶伤、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虽然无法冲在抗疫前线,但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门课,并且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将近期涌现的感人事迹通过多种形式(视频、图片、新闻等),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瞻仰了在屯垦戍边过程中牺牲的英雄烈士,深入了解了沙海老兵们战斗的全过程。如今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弥久长存。这次参观对我感触很深,启发良多。首先深深感到革命先辈创建新中国、不断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艰辛,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年革命先辈面临一边围剿敌人残余势力、一边开垦荒地建设兵团的极大压力,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而现在我们在工作中也面临各方面的任务,但这些任务已与以前稍有不同,但是要完成当前任务,仍然需要流血牺牲,但相对已经少的多了,所以我们应该满足于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触:

  一、坚定信念。

  中国的革命、新疆的今天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这些革命先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获得解放,要创建新中国,要建设新疆,要守护好边疆。他们在这个信念指引下,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启发我们,在工作中、在南疆基层中也要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肯吃苦,为南疆、为策勒的明天努力,最终肯定能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实现全民小康、实现南疆、策勒人民美好生活。

  二、树立目标。

  在沙海老兵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中,老兵们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地或据点,并最终取得胜利,建设了新疆。而这里的每个高地或据点,或大或小都是一个目标,正是在攻克这些目标的基础上,才取得了最终最终的胜利。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制定计划,树立一个个目标,并努力完成。

  三、提高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