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习劳模精神个人心得(通用30篇)
三、在训练、救助上找差距。
在郑队长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听出,郑队长在执行打捞、救助任务过程中有好几次都碰上危险:海上执行打捞任务时在水下60米地方供气中断;在南海海域做海洋工程时碰上了鲨鱼等等。但郑队长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全身而退。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郑队长的潜水技能高超,遇事沉着冷静才能化险为夷。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掌握了高超的技能才能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在危机时刻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郑队长的潜水技能从何而来,难道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他也是从潜水学徒成长起来的,也是从不懂到懂,从陌生到熟练,日积月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同样,我们作为应急潜水员将来也会碰到类似的任务,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后能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呢?现在我不敢肯定的回答。这就需要我们知耻而后勇,加强体、技能训练,强化“每日一练”提高救助技能,这不仅是保证救助任务圆满完成,也是对自己人身安全的负责。
通过这次学习,深刻领会劳模的精神实质,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一名合格的救助人。为救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2024学习劳模精神个人心得 篇25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从山间野老“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到富人雅士“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任何一种幸福无一不来源于劳动。可以说,劳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禀性,劳动也创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代。
然而,进入到现代社会,人们却在对待劳动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大人们常常是在公司干了一天的活,在家还要接着忙,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而孩子们则从原来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到现在只知道玩游戏写习题,连扫地、洗碗甚至是帮忙拿个东西也变得不愿意了。这样的社会现象又怎能响应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又怎能不叫人掩面叹息呢?
在刚刚结束的20__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列举了三种不愿意劳动或者不理解劳动的现象,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些其实都是为自己不爱劳动找借口的托词,不值一驳。《左传》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勤奋劳动,只要愿意劳动,家里的用度就不会匮乏。《诗经》中则描述了古人热爱劳动的场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可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对此,我今天在这里想倡议复兴中学的全体同学们,“热爱劳动,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特发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应该加入到家庭劳动中去,这样不仅劳动了,还积累了自己的财富,也能让长辈们轻松一些,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岂不是一举四得的大好事。
二、多做一些公益劳动。书记曾在新年致辞中讲到:“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劳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也许我们无法帮助出租车司机开车,但我们能帮助环卫工人捡起地上的`每一点垃圾,能帮助快递小哥减轻负担,自己去买东西,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三、不依赖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创造的,自然是我们来掌控。而哪些依赖于人工智能去做家务劳动的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难道这些人以后当上了大老板,也是事事都需要人工智能做吗?所以,我们只能将人工智能看作我们生活中的帮手而已,一切事情还得自己亲自动手做。
2024学习劳模精神个人心得 篇26
每一个行业都会有杰出的榜样,他们爱岗敬业,成为了我们每一个劳动工作者的模范。这些劳动模范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他们引领着无数人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开辟出新天地。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公司组织我们向劳模学习,接下来谈谈我对此次学习的感悟。
第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同的行业都会有它的劳动模范,即使工作岗位非常平凡,但劳模们依旧能用他们的力量创造出不凡的业绩。他们心系祖国,有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坚定信念。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要尽自己所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
第二,学习劳模的创新精神。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不能一味地守旧。社会不断在进步,我们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能只是任务式地完成工作,要学会思考,不断地总结出工作经验,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大胆革新,不断探索,寻找出一种效、质量的工作方式。
第三,学习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分析一个个劳模的事迹,我们可以得知他们能够拥有如今的成就,是他们实干出来的。工作不能得过且过,要精益求精,不断奋斗,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我们的成绩就会一点一点上去了。
学习劳模,当然不只是喊口号,做表面文章,我会把劳模精神落实到工作方方面面,让劳模精神成为我工作上的指路明灯。作为一名新时代建设者,我不仅要崇尚劳模、学习劳模,更要争当劳模,以一种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去服务社会。
2024学习劳模精神个人心得 篇27
近日,我拜读了培训中心陈东老师的劳模事迹材料,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久久无法平静。正所谓"见君一袭风雪骨,始信人间有谪仙",陈东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什么是创新转型、学习超越的劳模风采,他用27年的坚守,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曲伟大的劳模赞歌,铸就着莱钢曾经的辉煌和未来的希望。
众人皆知莲无垢,谁知莲心苦。陈东老师是劳模,是多领域的专家,一个个荣誉的光环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但谁又知,这光芒的背后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多学一些、多做一点、多忍一会,正如文中所说"点滴工作皆学问立足岗位成专家",正是这一点一滴成就了陈东老师今天的成功!与我而言,或者说对一些入厂良久,建树乏善可陈的青工而言,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多学一点,陈东老师的专业是地球物理,在职工培训管理和教学领域依然得心应手。为什么?因为他相信技不压身,自学了软件工程硕士专业、自学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他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肯定能用的上。后来当他担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莱钢"精益管理"培训项目组组长的时候,之前的技能储备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像我们这些青工,从事的工作可能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懈怠的托辞与理由,我们更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所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零缺陷",自己的专业要强,自己的技能要多,自己的缺陷要少。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给你一个岗位,你能不能适应?你会不会开展工作?这都靠我们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多做一点,中心大讨论的时候曾有个命题"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其他的用不着我管",这个观点对不对呢?陈东老师给了我们答案,当他发现自学考试通知单分发工作困难时,虽然不是他们科的事,却主动担当,刻苦钻研解决了难题,最终帮助了别人,成就了自己。这对我们青工来说,是极具有教育意义的,在现阶段莱钢处于转型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更不能再存着各扫门前雪的心态,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要勇于担当,对自己的工作要尽心,别人的工作要热心。每天少做0.1,365个0.99是0.025;每天多做0.1,365个1.01就是37.8.因此我们学习要做到1.01,工作要做到1.01,每天多做一点点,就会超过别人一大截,成功的关键就在这0.01.
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多忍一些,陈东老师忍受住了学习的寂寞,忍受住了工作的压力,忍受住了失去爱人的痛苦,最后他成功了。对我们青工而言,成功的路并不好走,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这就需要我们有"8+N,5+2"的工作精神,或为了学习而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或为了项目而连续加班无视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忍受常人所不能忍。但是成功的路上却也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在岔路口驻足不前,迷失了方向,我始终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