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24师德师风心得总结简短(通用31篇)

2024-08-08 21:14:26心得体会打印
2024师德师风心得总结简短(通用31篇) 说到师德师风,相信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确,这说的就是我们人民教师,但是我们应该要对得起这一个个赞美的词,不辜负人们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应该高举“人文”这面旗帜的,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以上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良好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和信任,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

  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了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主要事情,重知识,轻方法的指导,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情感,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好的社会,并不在彼岸,而就在当下,只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当下生命中所需的东西,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育应该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品德熏陶感染思想品德,用情感激发情感,用意志调节意志,用个性影响个性,用心灵呼应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坚持信念,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那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执著前行,直到理想的彼岸。

2024师德师风心得总结简短 篇18

  寒假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发《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家长的法律维权意识也在增强,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攀升。校园伤害事故不仅会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应对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明确法律责任很重要。20xx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以下是我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心得。

  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

  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但实际上,学校即使无过错或责任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家长仍然会向学校要求经济赔偿,即使对簿公堂,从“无责与公平原则”出发,学校也常常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中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提出了解决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方法》实施以来,依法处理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既保护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又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实践表明,制定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师德师风学习,就是要使我们全体教师真正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教育法令法规,提高了我的教育法律意识和规范行为品德,我将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24师德师风心得总结简短 篇19

  看了“范跑跑”这个案例以后,我想到了汶川大地震中 “用生命作支撑,舍生护生”的人民教师——谭千秋。当求援人员扒出谭老师的遗体时,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的去了......像谭老师这样感动中国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人民教师张米亚、张辉光、汤宏等等。

  有位诗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获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这就是爱的力量!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 无疑谭老师的行为为我们这一代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孩子们的情感是真挚的,孩子们的天空是浩瀚的,老师始终是他们模仿的榜样!老师始终是他们尊敬的楷模,老师始终是他们成才的基石,老师更是他们人生永远的指明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衣着、发型,每天都有数十双,甚至上百双单纯而幼稚的目光在盯着,在潜意识的模仿着。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想被谭老师和其他老师舍命从死神手里挽救回来的孩子,一定是会像谭老师他们一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

  以“谭老师”和“范跑跑”为代表的这两类老师的一举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师德。

  1.爱生——师德之魂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范跑跑在危难时刻,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而后又自称“只有为了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的”。虽然范跑跑给人的感觉很诚实,但是他的思想总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连中华民族的传统都无法传承,又怎么教育

  祖国的下一代呢?

  网友评论:“范跑跑”是“最无耻的教师”。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道德。明显,范跑跑枉对“老师”这个称呼。教育部在学生家长及广大网民的巨大压力之下,取消了他的教师资格。

  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没有爱,如何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

  谭老师的同志说,在他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我觉得谭老师的行为,就是教育对爱最好的诠释。

  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摘下我的翅膀,让它助你飞翔”,诠释了一个伟大教师的默默无闻贡献的品格!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我们都会牢记他那永恒的瞬间。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奉献——师德的崇高境界

  鲁迅先生说“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堪为后世为师的楷模。奉献,表现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表现在为人师表上,表现在勤奋工作中,还表现与对名利的淡泊。

  谭老师主动请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很多地方高薪聘请谭千秋老师去工作,但他还是选择留在四川。即使是父母极力的劝说,他还是毅然坚持:湖南培养了我,四川养育了我,还是在四川多干几年!

  花有花的风采,叶有叶的荣耀,而根有根的骄傲,作为新教师,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工作的艰辛,我们应该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寻求育人的良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我会用自己的真诚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真爱给孩子们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蓝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