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精选32篇)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16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要深刻把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重大作用,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要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多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坚持社会共治,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推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支持引导城乡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开发针对不同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教材、影视剧、游戏以及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等,引导公众掌握科学的防灾减灾技能,在灾害发生时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须臾不可松懈。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源头上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合力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实堤坝,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17
所有的灾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可以管理的,我们应注重“防”的管理,抓实“减”的实效,增强“救”的能力,程度织牢防灾减灾救灾的网络,让群众安全感得到很好保障。
防灾重在管理。成灾之前,防御灾害是重中之重。当前,夏季气温升高,很多地方进入主汛期,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有可能呈现放大效应。“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需要我们提高对各类灾害的防范意识,加强防灾应急值守,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细化排查措施,把更大精力放在“防”的管理上面。尤其要应用科技硬核力量,完善预报预警体系,使防灾更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应对突发灾害争取宝贵时间。
减灾突出实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时空分布不均,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必须提前准备,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我们不能阻止灾害发生,但可以学习自救互救常识,这就要抓住防灾减灾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学习灾害类别和发生灾情时的应急措施、灾后自救互救技能等相关知识,了解灾害、认识风险、掌握避灾技能,让知识成为守护生命安全的力量。
救灾需要能力。灾难来临,水火无情,需要有尖刀和拳头力量,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既要科学统筹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调配和管理,又要以高精尖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切实提升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唯有确保应急管理时刻处于激活状态,才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18
5月12日全国“防震减灾日”,我园为加强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及师生防震避险和自救自护能力,围绕第__个“防灾减灾日”的主题“__”。从5月12日至16日结合我园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5.12”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周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组织领导机构。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一、5月12日-16日,我园开辟了“防灾减灾”橱窗宣传专栏,张贴了宣传资料。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在例行会议上,号召全体教职工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配合幼儿园开展防灾演练活动,自我做起,防范未然。
二、各班组织幼儿学唱《安全常识歌》,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园内制作安全宣传材料,分发《致家长一封信》;从而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效果。
三、5月12下午日利用幼儿绘画课,让幼儿绘画5.12防灾减灾日标志,了解其图标意义。
四、5月12日上午9时,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各班举行地震科普主题班会组织幼儿学习“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各种“防灾减灾”和“自救护救”知识,同时组织幼儿观看了有关灾害题材的科普片《蟾童》。
六、5月13日,我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就地解决。目前无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本次防震减灾周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再次落实了师幼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师幼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19
从20__年开始,国家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从此,这个日子每年都成为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契机。
山河伴日月,风云天地间。大自然以其变幻莫测,每每给人类带来挑战、提出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通过“防灾减灾日”这样的契机和载体,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水平,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全市各地各部门通过多种载体、多种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不断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形成全民预防共识,筑起坚固的人民防线。要不断提高基层应急能力,形成减灾救灾的强大力量。坚持以防为主,防减救相结合的总方针,突出防的作用,树立减的意识,增强救的能力。各地要不断强化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抢险救灾物资保障,构筑科学高效有力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力量和格局,全面提升综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平。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20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极度负责的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程度降低灾害损失。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21
坚持人民至上,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类灾害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提高灾害防御能力,迅速作出反应和科学处置,才能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是最有效的防灾举措。要系统研究各类灾害形成机理,认识和掌握灾害发育规律,提出预测预报预警指标、模型。常态化排查灾害隐患,及早发现险情。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获取隐蔽信息,提高灾害预测预报预警的实时性和精确度。理顺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相应的职责划分。处理好“统与分”“防与救”等多层关系,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确保防灾减灾既加强协同又统一高效。
2024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篇22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此,要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组织动员防灾减灾救灾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理顺统和分、上和下、防和救的关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整体合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各有关部门、社会力量和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防灾的工作中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各项工作安排好,部署好,落实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自然灾害防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