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24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1篇)

2024-06-19 23:50:42心得体会打印
2024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在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多次出现了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考题,很惭愧一个假期的碌碌无为,趁这几天赶紧重拾起新课标,认真、细细查看,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

  最后我希望通过以上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的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的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2024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新课标强调读书与背诵。

  1、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强调读书与背诵。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新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读书与背诵。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这是新课标里关于阅读评价的建议。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诵读兴趣,让语文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尺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重视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规定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体现了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这一板块的重视。

  1、增加有关“识字、写字”的两个字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要求不变,但“会写”的字在各学段的数字有变化。概括地讲,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2、调整识字量。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在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当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3、对识字教学的认识有变化。

  在课标(实验稿)“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提法。

  4、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实验稿)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5、在评价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更为具体、详尽,尤其是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考察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的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还提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强调“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2024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暑期刚一放假,我便有幸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让我在对语文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变化有了新认识,深感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此次新课标主要有五方面变化: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

  5。加强了学段衔接。

  它的修订完善,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让我们在学习感悟中豁然开朗,既有理念上的更新,又有理论上的提升;既有知识上的积淀,又有技能上的引领,可谓是一次饕餮盛宴!现将收获感悟浅谈如下:

  一、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新理念。

  《语文新课程》围绕以德树人的任务,充分发挥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作用,坚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有效整合学习资源,学科资源,以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等习惯,鼓励自主性阅读及多元化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提升他们的四大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主动提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力量。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新标准》对义务教育各个阶段提出了总体目标及学段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之外,更多的是在感知丰厚博大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学科整合,生活联系以及合作实践。大力提倡学生在阅读,写作,鉴赏,表达等方面要有个性化创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写作,创意表达,个性鉴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创新地位。

  三、要合理设置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这是新版课标在内容修订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应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意义认识不清,进而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感到迷茫。因此,从根本上厘清认识,找准学习任务群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地路径十分必要。义务教育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

  其中第一层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第二层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第三层是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教学实施时要根据学段特点安排教学任务。如第一二学段可以围绕生活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会表达生活。

  第三,第四学段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与感受。活动时,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等喜闻乐见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进而高效完成各学段学习任务。

  四、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的导向作用。

  “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评价方式的不断改革与提升。

文章评论